
本為州名。泛指 遼 東一帶地方。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别道王宴序》:“羣公 葉縣 ,鳧飛入朝廷而不出;下走 遼 州,鶴去謝城闕而依然。” 明 馮夢龍 《女丈夫·登樓瀝酒》:“英雄豈落他人後,便教他號正單于,知甚日信達 遼 州。”
“遼州”是一個曆史地名,其含義和演變需結合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劃來理解:
山西左權縣舊稱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始設遼州,治所在樂平(今山西昔陽西南),後遷至遼山(今左權縣)。明初升為直隸州,1912年改稱遼縣,1942年為紀念左權将軍更名為左權縣。
遼東地區古稱
唐代曾在遼東城(今遼甯遼陽)設遼州,後廢置;遼代另置遼州,治遼濱(今遼甯新民東北遼濱塔),金代廢除。此名稱多泛指遼東一帶。
文學中的比喻義
部分現代釋義提到,“遼州”在文學語境中可比喻事物衰敗、荒涼的狀态,或形容人的精神低落。但此用法多見于非權威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指曆史上山西、遼東兩地的行政區劃,現代主要指山西左權縣。文學引申義使用較少,需謹慎參考。
遼州(liáozhōu)是一個地名,指的是中國遼甯省遼陽市的一個地區,也可以指遼甯的整個地區。
遼州的拆分部首是“辶”(辵),代表“走”的意思;遼州的筆畫數為13畫。
“遼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方民族的名稱。在唐朝時期,遼州是指遼東地區。遼州在宋朝被設立為一個州,是遼甯地區的行政中心。
遼州的繁體字為「遼州」。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遼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康熙字典》中,遼州的寫法為「尞州」。在《說文解字》中,遼州的寫法為「遼州」。
1. 遼州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
2. 他在遼州工作了十年。
遼州的組詞有:遼州市、遼州地區、遼州人等。
遼州的近義詞有:遼陽、遼東。
遼州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