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池中之物的意思、池中之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池中之物的解釋

池:池塘。比喻沒有遠大抱負的人。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之物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今若縱之,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願明公熟思之。”

典故

典故三國時期,曹操盤踞在北方,孫權占據着江南九州十八郡,都有自己的勢利,而當時的劉備卻還無地立足。後來,劉備聽從軍師諸葛亮的建議,采用了“聯吳抗曹”的策略,終于在赤壁一戰中将曹操打敗。

當時,吳國大将周瑜認為這正是擴大吳國勢力的重要時期,因此打敗曹操後,馬上過江攻打南郡。雖然南郡之戰勝利了,但周瑜卻受傷了。而此時同時,諸葛亮也使計謀首先攻進了荊州的城池。然後,諸葛亮又建議劉備給孫權寫信,向他借荊州,實則是準備占住荊州不走。當時孫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力量,而劉備一直處于遊蕩狀态,在實力上,劉備遜于孫權。

孫權為了不破壞“聯吳抗曹”的協議,答應讓劉備以左将軍的名義,暫時管理荊州。這時周瑜提醒孫權說:“劉備是一個英雄,而他的兄弟關羽、張飛又是像熊虎一樣的猛将,他們都不是能夠久屈人下的人。今天把荊州給了他們,恐怕就像蛟龍得到了雲雨,(他們)終非池中物啊。”然而,孫權已經答應劉備了,隻好讓劉備暫時管理荊州。後來,劉備果然才智過人,在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幫助下,取得了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建立蜀漢,确立了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池中之物"是漢語中具有典故性質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代目光短淺、缺乏遠大志向的人或事物。該成語的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面本義與語源解析 "池"指小型水域(如水塘、池塘),"物"指生物,字面意為"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語源可追溯至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劉備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将…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之物也",此處周瑜用"池中之物"反喻有潛能的英才(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二、引申義項與用法特征 在現代漢語中,該成語主要包含兩層引申義:

  1. 喻指平庸之輩:形容缺乏進取心、安于現狀的人,如"他整日沉迷遊戲,終是池中之物"
  2. 指代局限環境:強調受環境制約難有作為,如"小公司的平台終究是池中之物"(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三、語用特點與修辭效果 作為貶義性成語,其修辭效果通過"池塘"與"江海"的對比得以強化。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八回:"若永遠托庇祖蔭,終非池中之物",即通過空間對比凸顯發展局限(參考來源:中華書局《中華成語大辭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20. : 向光忠. 中華成語大辭典. 中華書局,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池中之物”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í zhōng zhī wù,其核心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1. 字面意義
    指養在池塘中的小魚小蝦等生物,比喻局限于狹小環境中的平凡事物。

  2. 比喻義

    • 缺乏遠大抱負的人:常用于形容沒有雄心壯志或能力平庸的個體()。
    • 受困的才能:也指因環境限制而無法施展才華的人()。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延伸


“池中之物”既可用于批評平庸之輩,也能隱喻受困的才能,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經典出處與文學引用(如《三國志》《圍城》)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白鱓長爪郎侈欲出蟄達貴镫台吊梯董道反哺之情翻越府任榑桑趕到挂慮還裝賀忱賀雨侯服玉食畫地作獄花名混為一談火杴江鯉幾筆雞栖鳳巢機樞懼惑崆峒老曠奧牢羞樂戰美人遲暮明法審令民生主義木本之誼難挨盤費漂蟻前房後繼青川罄宇窮宙拳毛榷貨榮聲三墨上天入地飾室失悅搜山踏車田契貼水玩愛萬夫莫當烏靴污眼謝丘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