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nxious about] 牽挂;挂念
亦作“掛慮”。挂念;放不下心。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王恭勤備至,浣濯必親,臨敵唯恐貽憂,居常未曾挂慮,怡顔侍膳,跼影循牆,此又力行之難也。” 宋 司馬光 《與範堯夫經略龍圖第二書》:“久絶榮進之心,分當委順田裡,凡朝廷之事,未嘗掛慮。”《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想起這事,止有他一個曉得,不如一發除了根,永無掛慮。”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一章:“忘了自己處境的危險,老挂慮着那四個可能落在警探手中的同志。”
“挂慮”是一個中文詞語,通常指因牽挂或擔憂某人、某事而産生的不安情緒,可作動詞或名詞使用。
“挂慮”強調因關切而生的持續性擔憂,情感濃度介于“牽挂”和“憂慮”之間。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性,如動詞突出“動作”,名詞側重“情緒狀态”。
“挂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擔心或憂慮。它由“挂”和“慮”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挂(手)+ 虍(豎心旁)
筆畫:挂(9畫)+ 虍(5畫)= 總共14畫
“挂慮”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在古代的寫法是“掛慮”,意為挂在心頭的憂慮,後來簡化為現代的“挂慮”。
繁體字寫作“繠慮”。
古時候“挂慮”的寫法為“掛慮”,“掛”的部首為手,表示懸挂;“慮”的意思是慮慮,思考,表示憂慮的意思。
1. 我對考試結果感到非常挂慮,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取得好成績。
2. 她一直挂慮着兒子的安全,所以總是關心他的一切。
3. 他因為工作的壓力常常夜不能寐,心中充滿了挂慮。
擔憂、憂心忡忡、焦慮、擔心
憂慮、擔心、牽挂、煩悶、苦惱
釋懷、放松、寬心、安心、安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