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榑桑的意思、榑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榑桑的解釋

[same as 扶桑] 同“扶桑”

詳細解釋

傳說中的神木。《文選·嚴忌<哀時命>》:“衣攝葉以儲與兮,左袪挂於榑桑。” 王逸 注:“榑,一作扶。” 洪興祖 補注:“榑,與扶同。” 清 魏源 《海曙樓銘》:“日出榑桑,聖出東方。” 鄭澤 《登樓歎》詩:“不見若木嬌榑桑,但見蝦蟹變作長鲸長。”參見“ 扶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榑桑是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東方神木,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釋為"傳說中東方日出處的大樹",其字形從木、尃聲,與"扶桑"相通。《說文解字》指出"榑"字本義為"布散",暗合日出時陽光散射之象。《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拂于扶桑",此處"拂"即"榑"的假借用法。

二、文化意象 在《山海經·海外東經》中,榑桑被描述為"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十日栖息地,成為太陽崇拜的重要載體。漢代王逸注《楚辭》時,将榑桑與建木、若木并列為天地通道,構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重要符號。

三、語義演變 自《梁書·諸夷傳》記載"扶桑國"後,該詞衍生出地理指代功能。宋代《太平禦覽》引《十洲記》雲:"榑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葉皆如桑",此時詞義已從神木擴展至東方異域想象。清代考據學家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中辨析"榑"與"扶"的字形流變,确認二字在古籍中常互為異體。

(主要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榑桑”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榑桑”同“扶桑”,指傳說中生長于東方日出之地的神樹。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它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常被描述為“海外的大桑樹”。

  2. 神話背景
    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中,榑桑被賦予神話色彩,象征東方極遠之地,是太陽的栖居之所。例如《淮南子·覽冥訓》提到“朝發榑桑”,描述太陽從此處升起。

  3. 文學引用
    古代文學作品中常以榑桑代指東方或太陽初升的意象。如清代魏源《海曙樓銘》中“日出榑桑,聖出東方”,以及漢代嚴忌《哀時命》“左袪挂於榑桑”,均借其神話色彩增強詩意。

  4. 讀音與變體
    “榑”字有多個讀音(fú/fù/bó),但在“榑桑”中讀作fú,與“扶”通假。部分文獻中直接寫作“扶桑”,二者意義相同。

榑桑是古代神話體系中的重要意象,既象征自然界的日出方位,也承載着文化中對東方神秘之地的想象。其名稱和用法在曆代典籍中高度統一,多與太陽崇拜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阿波羅計劃安土重居熬煉抱牍兵行詭道瞋菌車轍馬迹赤組垂旒出阃出臨蠢胖從略從喪翠蛟村徑打酒座當庭蛋人堆墨多糖獨樹一幟法物飛電附向隔牆人海城踐跖解脫濟理炯誡均輸苦慮雷桐劣迹六婆輪窯内閑女公子皮猴子平業丕緒破理杞國憂天請啓森藹沙丘生扭試銷受經黍薦所傷鐵面外邪僞師甕頭物迹篠骖嶰壑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