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洗兒的意思、洗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洗兒的解釋

(1).舊俗,嬰兒出生後三日或滿月時替其洗身,稱“洗兒”。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六三:“中尉傳聞三日宴,翰林當撰洗兒文。”《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上聞後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 祿兒 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 清 鄭珍 《江邊老叟》詩:“鞠躬但道客難得,室後呱呱方洗兒。”

(2).把剛生下的嬰兒溺死。 宋 王得臣 《麈史·惠政》:“ 閩 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則率皆不舉,為其貲産不足以贍也;若女則不待三,往往臨蓐,以器貯水,纔産即溺之,謂之洗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洗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一、傳統民俗含義

  1. 洗身儀式
    指古代嬰兒出生後第三日或滿月時舉行的洗身儀式,又稱“洗三”。這一習俗在唐代已盛行,目的是祈求嬰兒健康、富貴吉祥。儀式包含以下環節:

    • 熬煮香湯:用艾葉、蔥等植物熬水,寓意驅邪、聰明。
    • 添放吉祥物:水中放入銅錢(象征十全十美)、棗栗(諧音“早立子”)等,親友還會撒錢祈福,稱為“添盆”。
    • 落臍炙囟:去除臍帶殘餘并用明礬處理,熏灸頭頂未閉合處,标志嬰兒正式脫離胎兒期。
  2. 慶賀活動
    洗兒儀式伴隨宴席(如“湯餅會”)和親友饋贈,唐代宮廷甚至會賜“洗兒錢”。

二、負面社會現象

部分文獻記載,“洗兒”也指因貧困或重男輕女觀念而溺殺新生兒的行為。如宋代福建地區有“第四子不舉”“女嬰出生即溺”的陋習,稱為“洗兒”。

三、文學與文化影響

此習俗常被文人引用,例如:

補充說明

需注意“洗兒”在不同語境下的差異:傳統儀式表達祝福,而溺嬰行為反映古代社會問題。當代僅保留前者作為文化遺産的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洗兒——一個脍炙人口的漢字

洗兒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讀音為xǐ ér,它的意思是洗滌嬰兒或小孩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和“兒”,其中“水”表示洗滌的動作,而“兒”則表示小孩子或嬰兒。洗兒的筆畫數為17畫。

關于洗兒這個詞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它最早出現在明代的一本古籍《辨五類群英譜》中。根據這本書的記載,洗兒是指嬰兒洗滌的行為,用來引申表示照顧和保護小孩子。

在繁體字中,洗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在“兒”字的右側多了一個“兒”字形。這種繁體字的書寫方式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仍然比較常見。

在古時候,洗兒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按照《康熙字典》記載的古代寫法,洗兒的第一個字應該是“洗”,第二個字則是“兒”。這種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更加繁複。

以下是一些洗兒的例句:

1. 媽媽正在洗兒的衣服。

2. 奶奶每天都會給小孫洗兒。

3. 這種洗兒用品對嬰兒的皮膚很溫和。

除了洗兒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組詞使用,比如洗滌、洗澡、嬰兒、寶寶等。

洗兒的近義詞有:洗滌、清潔、沐浴。

而與洗兒意思相反的詞是“髒”,表示不潔淨或有污垢。

總之,洗兒是一個常用的漢字,用來描述洗滌小孩子或嬰兒的行為。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并且在古代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一些區别。洗兒這個詞具有很高的辨識度,通過一些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