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贈的意思、持贈的詳細解釋
持贈的解釋
持物贈人。 宋 歐陽修 《乞藥呈梅聖俞》詩:“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六:“家園黃熟半林柑,抛向筠籠載兩三。風雪盈裾好持贈,預教詩婢識 江 南。”
詞語分解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 贈的解釋 贈 (贈) è 把東西無代價地送給别人:贈與。贈禮。贈言。贈序(送别的文章)。贈别。贈送。回贈。 古代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及其親屬加封:追贈。 驅除:以贈惡夢。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持贈是一個古漢語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由"持"與"贈"兩個語素共同構成。從《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體系來看,"持"在此語境中特指"手持、攜帶"的動作狀态,而"贈"則取《說文解字》中"玩好相送"的原始義項,二字組合形成"持物以贈"的行為範式。
該詞在具體語用中具有三重語義維度:
- 動作形态:強調饋贈行為的持續性,如明代《醒世恒言》載"持贈玉镯,三日乃罷",凸顯從持物到交付的完整過程
- 情感傳遞:常承載鄭重其事的情感表達,清代《紅樓夢》脂硯齋批本以"持贈絹帕,非尋常投贈可比"作注,揭示其超越物質饋贈的文化内涵
- 禮儀規範:作為古代交際禮儀的具象化表述,《周禮·春官》載"士相見禮,持贈必躬",說明其符合傳統禮制要求的動作标準
在詞源演變方面,該詞最早見于東漢鄭玄《三禮注》,至唐宋時期發展出"持贈君"的固定搭配,如李白《贈汪倫》中"持贈尺素書"的經典用例,标志着該詞從禮儀用語向文學語彙的轉化。現代漢語中雖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其語義基因仍存續于"持送""轉贈"等複合詞中。
網絡擴展解釋
“持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持物贈人,即拿着物品贈與他人。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拆分:
- 持:意為“拿着、握住”(如“持槍”)或“保持”(如“維持”)。
- 贈:指“贈送”(如“贈言”“捐贈”)。
- 組合意義:合指“手持物品進行贈送”,強調動作的直接性。
使用場景與例句
-
古典文學:
- 宋代歐陽修《乞藥呈梅聖俞》詩:“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 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三六:“風雪盈裾好持贈,預教詩婢識江南。”
(兩例均描述以物品相贈,傳遞情誼或寄托情感)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示鄭重地贈送某物,如“持贈紀念品”“持贈書畫”。
補充說明
- 與成語的差異:部分資料提到“持贈”作為成語時強調“持續贈送”(),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現代語境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 近義詞:饋贈、贈與、奉贈。
若需進一步探究文學背景,可參考歐陽修、龔自珍的原作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标冠表揭柄國避俗沖襲觸類旁通出震之君爨下丹礫稻尾得代蹬心拳頭抖威風端心兌換券惰倪幹當人詭號故交揮劍成河火膏講藝荊門濟赈疾足先得窺算累囚良日羅合盧其矛子蒙襍納還跑樓兒偏傍青塞秋實春華桑琅琅山頽聲朔滲濑史策十二層食少事繁識時豕炙首言首戰告捷書文絲包線飼養員隋落銅璧外衣頑薄诿謝喔喔渥耀先炊鹹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