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震之君的意思、出震之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震之君的解釋

傳說 伏羲 之母履大人迹于 雷澤 ,感孕而生 伏羲 于 成紀 。 伏羲 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說卦》有“帝出乎震”之語,後因稱 伏羲 為“出震之君”。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其泉源所漸,基於出震之君。黼藻斯彰,郁乎如雲之後。”參見“ 出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震之君”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伏羲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來源可結合曆史傳說與典籍記載分述如下:

  1. 詞語來源與構成
    “出震”源自《周易·說卦》中“帝出乎震”的表述,其中“震”為八卦之一,象征東方、春季和木德;“出”則指帝王興起。整體意為“帝王從震卦之位興起”。而“君”即君主,特指伏羲這位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2. 具體釋義與背景
    根據傳說,伏羲之母在雷澤(今甘肅成紀)踩踏神秘足迹而感孕,生下伏羲。伏羲以“木德”稱王,對應五行中的春季生發之象,故《周易》以“震卦”(東方、春)為起始,暗合其統治地位。後世因此将伏羲與“震卦”關聯,稱其為“出震之君”。

  3. 文獻引用與影響
    唐代學者孔穎達在《尚書正義·序》中提到“其泉源所漸,基于出震之君”,借這一稱謂強調伏羲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象征意義。該詞也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将帝王與自然規律、卦象相聯結。

“出震之君”是對伏羲的文化符號化表達,融合了神話傳說、《周易》哲學和古代帝王觀,常見于經學注解或曆史論述中,用以追溯文明源頭或強調帝王正統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震之君》的意思

《出震之君》是一個成語,表示在動蕩的環境中能夠出類拔萃、嶄露頭角的人物,具備領導才能和非凡的膽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震之君》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出(部首:山,筆畫:5)、震(部首:雨,筆畫:17)、之(部首:丶,筆畫:4)。

來源

《出震之君》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兵法》中的“震之”一詞。震即“雷”,在兵法中代表着動蕩和緊張的局勢,而出震則指的是在這樣的局勢下能夠脫穎而出的領導者。

繁體

《出震之君》的繁體字寫作「出震之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出震之君》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出震之君」。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出震之君》成語的例句:

1. 他在亂世之中嶄露頭角,成為一位出震之君。

2. 這位領導者在危機中展現出了出震之君的氣質。

3. 隻有通過困難和挑戰的磨練,我們才能成為出震之君。

組詞

與《出震之君》相關的組詞有:出類拔萃、脫穎而出、引人注目。

近義詞

與《出震之君》近義的成語有:英雄出少年、初露鋒芒、異軍突起。

反義詞

與《出震之君》反義的成語有:默默無聞、平庸無能、黯然失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