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書。《後漢書·劉玄傳》:“ 漢 起,驅輕黠烏合之衆,不當天下萬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書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頓顙,争受職命。” 南朝 齊 謝超宗 《嘉胙樂》:“聲正涵月軌,書文騰日迹。”
(2).文字。 唐太宗 《正日臨朝》詩:“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 唐 韓愈 《喜雪》詩:“陣勢魚麗遠,書文鳥篆奇。” 宋 曾鞏 《賀克伏交阯表》:“鬯聲教於四方,壹書文於萬國。”
(3).書籍。《天雨花》第三回:“我等進場來考試,命你在寓讀書文。”
(4).撰文并書寫。 清 《碑版文廣例·碑載書撰人姓名例》:“《西狹頌》則兼著之,曰 仇靖 書文。書文雲者,揮翰遣辭,一人為之也。此後人結銜某撰某書或某撰并書,例所自起。”
“書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如漢典、查字典等)及曆史文獻引用,解釋如下:
文書
指公文、書信、契約等書面材料。例如《後漢書·劉玄傳》中提到的“書文”即指官方通行的文書。
文字
泛指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如漢字等。唐太宗《正日臨朝》詩中的“書文混四方”即強調文字的統一性。
書籍
指成冊的著作或文獻。如現代語境中“書文”可代指書籍内容的質量或價值。
撰文并書寫
作為動詞時,指撰寫文章并親自書寫。例如韓愈《喜雪》詩中“書文鳥篆奇”即描述書寫文字的藝術性。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後漢書》《正日臨朝》等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書文》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書寫文字的文化或藝術形式。
《書文》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書”字的部首“頁”(頁),右邊的是“文”字的部首“文”。
《書》字的筆畫數為4,分别是橫、豎、撇、捺。
《文》字的筆畫數為4,分别是橫、豎、撇、捺。
《書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表達書寫文字的文化或藝術形式。
《書文》的繁體字為「書文」。
在古代漢字中,有不同的書寫形式。例如:《書文》的古體寫法為「書文」。
1. 他精通書文,是一位傑出的文化學者。
2. 這幅字畫展現了中國古代的書文藝術。
組詞:書法、文化、文學、文明、文字。
近義詞:文字、文稿、篇章、筆記。
反義詞:口語、口述、口傳、口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