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塞的意思、青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塞的解釋

指今 甘肅省 東北 環縣 青山 一帶。古為 北地郡 ,地近 長城 。 東漢 建武 六年,大将 馮異 曾進軍 義渠 ,并領 北地 太守, 青山胡 率衆歸降。後因以“青塞”泛指邊塞,邊地。見《後漢書·馮異傳》。 唐 張籍 《塞上曲》:“将軍閲兵 青塞 下,鳴鼓鼕鼕促獵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青塞”是一個曆史地理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1. 本義與地理位置
    原指今甘肅省東北部環縣境内的青山地區。該地古屬北地郡,靠近長城,是東漢時期重要的邊防區域。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名将馮異在此率軍平定義渠,促使青山胡歸降,此事件成為“青塞”一詞的典故來源。

  2. 詞義演變
    因馮異事迹的影響,“青塞”從具體地名逐漸演變為邊塞的泛稱,成為古代文學中象征邊疆防禦的意象。例如唐代張籍《塞上曲》寫道:“将軍閲兵青塞下,鳴鼓鼕鼕促獵圍”,此處即用“青塞”代指邊關。

  3. 文學與曆史關聯
    唐代詩人如李益、王維等也在詩作中使用此詞,如“碧柳青青塞馬多”“亂蓬無根日,送子入青塞”,均借其邊塞意象表達戍邊情感。

  4. 讀音與構成
    讀音為qīng sāi,其中“青”既指青山地區,也暗含草木蒼翠的邊關風貌;“塞”則強化了其軍事防禦屬性。


“青塞”最初為甘肅環縣古地名,後通過曆史事件擴展為邊塞代稱,兼具地理與文學雙重意涵。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全唐詩》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青塞

青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青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顔色,常用于描述青綠色,也有表示年輕、朝氣蓬勃的含義;塞是一個名詞,表示關卡、邊境。因此,青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青綠的關卡”或者“青蔥的邊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青塞的第一個字青,由部首青和字形青組成。青的部首是青字旁,表示與植物、色彩相關的意義;其筆畫數為8。

青塞的第二個字塞,由部首土和字形塞組成。塞的部首是土字旁,表示與土地、地方相關的含義;其筆畫數為13。

來源

青塞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易·靜卦·九五》中,用來形容地勢崇高、險峻的關口。

繁體

青塞的繁體字為「青塞」,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青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青塞」,字形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這座青塞關隘十分險要,有着重要的軍事地位。

2. 青塞關外,是一片遼闊的土地。

組詞

青城、塞外、關塞、青山等

近義詞

綠關、翠塞、青翠的邊陲

反義詞

赤坂、紅關、白塞、黃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