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 明 劉基 《驿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栖淺,軒鶴冠猴寵渥新。”參見“ 池魚之殃 ”。
“池魚幕燕”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由“池魚”與“幕燕”兩個意象組合而成。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池塘中的魚”和“帷幕上的燕”,比喻處于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暗含隨時可能遭遇災禍的警示意義。
“池魚”原指池塘中易受環境影響的魚類,後引申為因外界牽連而受害的群體;“幕燕”則指栖息于帷幕上的燕子,因帷幕隨時可能被卷起或撤下,象征短暫安穩中的潛在危機。兩者結合,形容人或事物處于不穩定的環境中,危機四伏,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指出,這一成語“以自然意象喻人世動蕩,強調居安思危”。
該成語最早見于《左傳》中“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圖之!”的典故,後經文人提煉為固定表達。據《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考證,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化用此典,宋代以後逐漸定型為成語。
在現代漢語中,“池魚幕燕”多用于警示風險或批判目光短淺的行為。例如魯迅在雜文中曾寫道:“若以幕燕之安忘池魚之患,終不免傾覆之災”,借以批判社會浮躁心态。該成語也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強調其“兼具文學色彩與警世價值”的語言特征。
“池魚幕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池魚幕燕(拼音:chí yú mù yàn)比喻處境危險、極易遭殃的人或事物。該成語通過兩個意象疊加表達風險:
使用時可結合語境強調風險性,但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用于褒義場景。如需更多例句或同類成語對比,可參考漢典或文史類工具書。
愛手反裘半瘋兒北極避回褫職楚歌之計大白天打罵當期叨懫點焊逗哈哈而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風潇雨晦撫愛斧破斨缺綱商攻讦公馬鼓延黑活花鏡胡搧磵壑禁庭進退兩難可鄙刻斂空峒枯波濫漫獵捕靈質謾勞嫩江平平靜靜披心腹喬柯樵漁全神貫注繞嘴日昃不食柔铤三嬗商标受難私亂太老師天寵天狼天球儀投筆從戎徒馭危論文化衫五鹿誤文相會險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