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天的恩寵。《易·師》:“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漢 王粲 《安台新福歌》:“荷天寵,延壽屍,千載莫我違。”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與周宰相書》:“猥以庸薄,遂膺天寵。”《清史稿·布占泰傳》:“ 太祖 曰:‘我倚天寵,自少在兵間,遇勁敵,無不單騎突陣者!’”
(2).皇帝的寵幸。 南朝 梁 劉孝綽 《侍宴》詩:“自昔承天寵,於茲被人爵。” 唐 韋應物 《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詩:“州伯荷天寵,還當翊丹墀。”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文章過 晁 董 ,對丹墀已膺天寵。”
“天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上天的恩寵
源自《易經·師卦》“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指受自然或神明眷顧的福澤。例如南朝徐陵《為陳武帝與周宰相書》中“猥以庸薄,遂膺天寵”,強調天意賦予的恩惠。
皇帝的寵幸
常用于古代文獻,如唐代韋應物《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中“州伯荷天寵”,指臣子受到君主的重用或偏愛。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側重,古典文獻中以上天或皇權為核心,現代使用需注意語義演變。
《天寵》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天字的拆分部首是"⺀"和"一",總共有四個筆畫;寵字的拆分部首是"宀",總共有它個筆畫。
《天寵》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根據古代文獻和語言研究得出的結果。在古代,人們将天宇之間的寵愛、眷顧稱之為“天寵”。這個詞語在形容天地之間的神奇關系和天降的恩寵。
另外,傳統繁體字"天寵"也可以表示《天寵》這個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将"天"字寫作"夭"。"夭"是一個由六個筆畫構成的字,代表着逆天而行的意思。而"寵"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總共有十個筆畫。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天寵之人,無往而不利。
2. 古代帝王常常被認為是天寵之子。
3. 他猶如天寵般享受着好運。
一些相關的詞語和近義詞有:
1. 天賜:指天上賜予的福氣。
2. 天恩:天地對人的恩惠。
3. 天福:天賦的福氣。
一些反義詞有:
1. 地獄:與天寵相對的概念。
2. 罪孽:與福報相對的概念。
3. 劫數:指命運中的不幸和災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