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馬的意思、公馬的詳細解釋
公馬的解釋
[stallion] 雄馬
詳細解釋
指君主的戰馬。《國語·楚語下》:“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 韋昭 注:“公馬,公之戎馬也。”
詞語分解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公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指成年雄性馬(equus ferus caballus),是馬科動物中具有繁殖能力的雄性個體。以下從語言釋義、生物學特征及文化延伸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語言應用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公馬:指雄性的馬,與“母馬”(雌性馬)相對。
該詞屬偏正結構,“公”表性别屬性,“馬”為物種主體。在古漢語中亦稱“牡馬”(《說文解字》:牡,畜父也),現代漢語則通用“公馬”。
二、生物學特征
公馬具有典型生理标識:
- 生殖特征:具備睾丸及交配能力,通常3-4歲性成熟,用于配種繁殖。
- 體态差異:較母馬更高大強壯,平均體高148-160cm(品種差異),頸鬃濃密,肌肉發達。
- 行為特質:領地意識強,發情期易出現争鬥行為,馴化後可作為役用或競技馬匹。
三、文化延伸
公馬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勇武,如:
- 曆史典故:漢武帝為獲取大宛國“汗血寶馬”(公馬),發動遠征(《史記·大宛列傳》)。
- 民俗符號:蒙古族“公馬賽”體現雄性力量崇拜,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中國農業出版社.《馬匹生産學》(畜牧學專著), 2020年版.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蒙古族賽馬習俗保護報告,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公馬”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字面含義、引申義及曆史用法等角度綜合分析:
-
基本含義
公馬指雄性的馬,屬于馬科動物,染色體為64個(家馬),與普氏野馬(66個染色體)可雜交産生可育後代。人類馴養馬的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公馬在古代是農業、交通和軍事的重要動力來源。
-
引申義與成語用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特指君主的戰馬,如《國語·楚語下》記載:“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此處“公馬”象征國家軍事力量。現代衍生出成語“公馬”,比喻公開且備受關注的事件或消息,因其源自古代軍隊中地位顯赫的戰馬,具有“與衆不同、引人注目”的隱含意義。
-
生物學特征與性别區分
公馬與母馬可通過以下特征辨别:
- 生理結構:公馬腹部有外生殖器,母馬尿道口位于肛門下方;
- 體型差異:成年公馬體重可達1000公斤以上,頭部較大、四肢修長,母馬體型較小(一般不超過500公斤);
- 性格表現:公馬性情較暴躁,母馬溫順安靜;
- 毛發與牙齒:公馬體毛濃密,牙齒數量為40顆,母馬則為36顆。
- 語言翻譯
法語中“公馬”譯為“étalon”,特指種馬,例如例句“Ce poulain a pour père un étalon fameux”(這匹小馬的父親是一匹著名公馬)。
别人正在浏覽...
薄靡伯啚怖懾才良側耳長隧朝黻誠款東床擇對東翻西倒隊主耳垂風激電飛符信根根固固貴際海濶天空鼾息豪賢黃花節黃六滑膩膩鹄觀講叙靜婉金契局促客衾樂禍不悛兩美禮閣靈湖龍蟠鳳逸面授谟拜末職盤坐普淖千形萬狀憔悴輕佻缺席趨勢三直神府慎小謹微書賈書寫踏面貪殘堂子團案吐誠威姑微介消損肖像畫黠智瞎謅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