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筆從戎的意思、投筆從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筆從戎的解釋

[throw aside the writing brush and join the army;renounce the pen for the sword;give up civilion pursuits for a military career] 中國後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歎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讨生活呢!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

詳細解釋

《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 ﹞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 傅介子 、 張騫 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 西域 ,封 定遠侯 。因以“投筆從戎”為棄文就武的典故。 唐 陳子昂 《為金吾将軍陳令英請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闕,始年十八,投筆從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盍投筆從戎,聊博升鬥?”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現在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筆從戎,雪此國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筆從戎”是一個源自東漢的成語,讀音為tóu bǐ cóng róng,其核心含義是文人放棄文職,投身軍旅,為國效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結構分析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與例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成語演變,可參考《後漢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筆從戎》的意思

《投筆從戎》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放棄文職(投筆)而從軍(從戎),意味着一個人放棄平凡的生活,投身于戰争和軍旅生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筆從戎》的拆分部首是“手”、“聿”、“戈”、“戈”。“手”是第一個部首,表示與手相關;“聿”是第二個部首,表示與書寫相關;“戈”是第三個部首,表示與戰争相關。

拆分部首後,共有8個筆畫:手(4畫)+聿(5畫)+戈(4畫)+戈(4畫)= 17畫。

來源

《投筆從戎》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闵公元年》:“叔向以卿為中夫,曰:‘若如之何?’對曰:‘投我筆研,從射者也。’”成語的意義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而今被廣泛用來形容一個人追求軍旅生涯,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

繁體

《投筆從戎》是《投筆從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因此《投筆從戎》在古漢字寫法中的形狀與現代有所區别。然而,整體含義和用法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曾是一名傑出的作家,但在國家需要的緊要關頭,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勇敢的軍人。

2. 這位年輕人從小就立志要投筆從戎,現在他終于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軍官。

3. 在曆史上,不乏有許多文人墨客選擇投筆從戎,為國家的進步和發展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組詞

1. 投敵從戎:指一個人投降敵人,從而選擇投入敵方軍隊。

2. 投奔從戎:指為了逃避災難或追求個人利益而選擇加入軍隊。

近義詞

1. 投筆為戈:表示與《投筆從戎》意義相近,指一個人放下文職工作投入戰鬥。

2. 投筆事戎:與《投筆從戎》意思相同,表示一個人放棄文職職位參軍從戰。

反義詞

1. 保持勤務:與《投筆從戎》相反,指一個人繼續從事文職工作,不參軍從戰。

2. 安享晚年:與《投筆從戎》相反,指一個人在退休之後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