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修的意思、饬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修的解釋

謂思想言行謹嚴合禮。 宋 蘇轼 《祭堂兄子正文》:“昔我先伯父,内行飭修,閭裡之師。”一本作“ 飭脩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修(chì xiū)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饬”與“修”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整頓修治、修繕整理的行為或過程,強調在維護、修複中體現規範性與秩序性。以下從詞典釋義與古籍用例角度分述:


一、本義解析

  1. 饬(chì)

    本義為“整頓、整治”,引申為“使有序、誡勉”。《說文解字》釋:“饬,緻堅也。”段玉裁注:“饬者,謹也,整治之謂。”其内涵強調通過規範行動達到事物狀态的嚴整有序。

  2. 修(xiū)

    本義為“修飾、修繕”,《說文》曰:“修,飾也。”後擴展為“整治、建造”,如修橋、修史,側重對已有事物的維護或完善。

合義:

“饬修”融合二者,指通過規範化的整頓手段進行修繕治理,常見于對建築、禮制、文書等事物的系統性維護。例如:

“饬修宮室,以崇禮制。” —— 指按禮制規範修繕宮殿。


二、引申與古籍用例

在曆史文獻中,“饬修”多用于描述官方主導的整頓工程,隱含權威性與秩序性:

  1. 工程修繕

    如《清史稿·河渠志》載:

    “饬修堤防,以禦水患。”

    指官府下令整修堤壩,抵禦洪水。

  2. 禮制整肅

    如《宋史·禮志》提及:

    “饬修祀典,以肅群心。”

    意為整頓祭祀禮儀,以肅正民心。

  3. 文書修正

    清代公文常用“饬修檔案”,指對官方檔案進行系統整理與勘誤,确保文牍規範。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饬修”為“整治修繕”,引《明實錄》用例佐證。

  2. 《辭源》(修訂本)

    強調其“整饬修治”的雙重動作,多見于典章制度語境。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标注其複合詞結構,釋義側重“規範性的修治行為”。


“饬修”是兼具秩序性與實踐性的治理行為,多用于曆史文獻描述官方工程、禮制或文書整頓,體現傳統社會治理中“整饬以達修繕”的治理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饬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ì xiū,其核心含義為思想言行謹嚴合禮。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内在修養和外在行為均符合禮儀規範,強調言行端正、嚴謹自律。例如宋代蘇轼在《祭堂兄子正文》中提到:“昔我先伯父,内行饬修,閭裡之師”,即用此詞形容其伯父品德高尚、行為規範,成為鄉裡的榜樣。

  2. 詞義辨析

    • “饬”:本義為整頓、使有條理(如“整饬紀律”),也引申為謹慎、守規矩(如“謹饬”)。
    • “修”:此處指修養、修正,而非字面意義的“修理”或“修飾”。
    • 需注意,部分詞典(如)提到“修整飾物”的引申義,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主流含義仍以品德規範為主。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的道德修養或行為準則,常見于古文或正式語境。例如評價他人品行端正時,可說“其行止饬修,堪為表率”。

“饬修”主要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統一,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蘇轼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徇白景白愣白鶂膊魚不足道巉險澄碧春季蹈青楯柱讀誦谔谔恩愛惡習感懼工團主義韓棱之劍紅燈記花骢槐膠華山畿恚忿回讬狐棃堿式碳酸銅矯誣解和盡美救亡絶腸鈞令克的愧怼枯筇禮敬邏士面條魚民權穆桂英褭腳牆東隱其道無由秋徑生得釋蹻十吏劄受法殊途同歸四通太子太保貪贜壞法饕殘天醴外台帏幕無趣勿已鮮翠賢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