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腸的意思、絶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腸的解釋

1.亦作"絶膓"。2.斷腸。

詳細解釋

亦作“絕膓”。斷腸。 三國 魏 曹植 《慰子賦》:“惟逝者之日遠,愴傷心而絶膓。”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臣内省視氣力羸劣,日夜寖劇,終不望復見闕庭,奉承帷幄。辜負重恩,銜恨黃泉,言之絶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腸”為漢語古語詞彙,現多寫作“絕腸”,其核心含義指“腸斷”,表示極度悲痛或哀傷的情感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絕”意為斷絕、截斷,“腸”指人體内髒器官,二字組合以身體器官的損傷隱喻心理層面的劇烈痛苦。例如《晉書·孝友傳》載“母沒,絕腸嘔血”,即用“絕腸”描述哀毀過甚的生理反應。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文學性表達,如明代《本草綱目》提及“羚羊角可治絕腸痛”,此處“絕腸”引申為劇烈腹痛的病症。現代漢語中,“斷腸”為常用表達(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而“絕腸”多保留在醫學典籍或仿古文體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生理病痛或心理創傷。

網絡擴展解釋

“絶腸”(jué cháng)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意為“斷腸”,形容極度悲痛的情感,常用于文學語境。該詞最早見于《慰子賦》等古籍,如三國魏曹植所寫“愴傷心而絶膓”,以及晉袁宏《後漢紀》中“言之絶腸”等。

  2. 詞源與結構

    • 詞形可寫作“絶膓”(“膓”為“腸”的異體字),屬于同義複詞結構。
    • 字面指腸道斷裂,引申為情感上難以承受的傷痛,類似“肝腸寸斷”的表達。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作品,如悼亡、離别等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詩歌或仿古文體中仍可見到。

  4.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近義詞包括“斷腸”“摧心”“剜心”等,常與“黃泉”“銜恨”等詞搭配,強化悲怆意境。

  5. 權威參考
    主流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均收錄該詞,定義為“斷腸”,未擴展其他含義。需注意部分低權威來源提到的“中醫理論比喻”缺乏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解讀。

總結來看,“絶腸”是一個以生理痛苦隱喻心理哀傷的古典詞彙,適用于特定文學語境,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文體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拜謝布怨差遣刺譏蹙剩打胡哨大舌頭調聲低錢惰驕恩俸肺魚浮人告竭裹餱糧河龍皇冠會試禍始绛縷郊導徼冀佳氣積恥疾棃金剛水驚肉生髀久傳锔碗匠開山老祖鶆鸠隸仆人抹脖子廿一史扭捏扒分排場判别骈衍匹諸蒱睃摸索前局青管青社沁人心肺求化鳅蛑取便祛瘀襦袖身圖失伍失之千裡,差若毫厘熟切擔子疏引頭生兒托交巍廓仙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