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美;完美。《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後漢書·逸民傳序》:“是以 堯 稱則天,不屈 潁陽 之高; 武 盡美矣,終全 孤竹 之絜。” 晉 陸雲 《與平原書》之五:“《詠德頌》甚復盡美,省之惻然。” 唐 孟郊 《投所知》詩:“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轍;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參見“ 盡善盡美 ”。
“盡美”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盡美”指極美、完美,強調事物在形式或表現上達到極高的美學境界。例如《論語》中孔子評價《韶》樂“盡美矣”,即認為其藝術形式已臻完美。
源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此句表明“盡美”與“盡善”的區别:前者側重藝術性(如樂曲韻律),後者強調思想内涵(如道德價值)。《武》樂雖形式完美,但未完全符合儒家倫理标準,故“未盡善”。
現多用于強調對完美的追求,如藝術創作、産品設計等領域。需注意,“盡美”可獨立表達形式上的完美,而“盡善盡美”則涵蓋更全面的評價标準。
提示:若需了解“盡善盡美”的完整釋義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盡美》是一個詞語,表示完全美麗或達到最高境界的美。它是一個褒義詞,形容人、事物外表、内涵或表現方式等方面的美麗。
《盡美》由部首「屍」和「多」組成,共有9個筆畫。
《盡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盡」表示達到極緻的程度,「美」表示美麗。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盡美」這個詞。
「盡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盡美」。
在古時候,「盡美」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上仍然由「屍」和「多」兩個部首組成。
1. 她的容顔盡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讓人贊歎不已。
2. 這幅畫展現了大自然的盡美,色彩鮮豔,構圖精巧。
3.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配樂完美融合,達到了盡美的境界。
盡情、盡善、盡量、美麗、美好、美觀
完美、出衆、絕妙、非凡、華麗
丑陋、糟糕、難看、失望、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