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盡美的意思、盡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盡美的解釋

極美;完美。《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後漢書·逸民傳序》:“是以 堯 稱則天,不屈 潁陽 之高; 武 盡美矣,終全 孤竹 之絜。” 晉 陸雲 《與平原書》之五:“《詠德頌》甚復盡美,省之惻然。” 唐 孟郊 《投所知》詩:“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轍;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參見“ 盡善盡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盡美"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盡"和"美"兩個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是指事物達到了極其美好、完美的境界。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權威來源參考: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1. "盡":

    表示達到極限、頂點或完全的狀态,有"竭盡""窮盡""至極"之意。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盡"為"達到極端或全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美":

    指美好、完善、令人滿意的特質,如《說文解字》釋為"甘也",引申為一切事物的優良品質(中華書局,1963年)。

  3. 合成義:

    "盡美"強調将"美"推至最高程度,即完美無缺、無可挑剔的狀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盡美:極其美好;完美。多用于形容事物達到最高境界。"

    例證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盡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極點。"

    注:常用于固定搭配"盡善盡美",強調"内容與形式均達極緻"。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

    "盡美:美之極緻。先秦典籍中多與'盡善'并用,如《論語》以'盡美盡善'評價禮樂。"


三、經典文獻溯源

《論語·八佾》(中華書局點校本):

子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解讀:孔子以"盡美"評價舜樂《韶》和周武王樂《武》,指其藝術形式(音律、舞蹈等)已臻完美;而"盡善"則強調道德内涵的至高境界。此句奠定"盡美"的文化内涵——形式與技藝的極緻化。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
  4.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年)
  5.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

"盡美"指事物在形式、技藝或感官層面達到無可超越的完美狀态,其權威釋義紮根于經典文獻(如《論語》)及主流漢語工具書,強調對"美"的極限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盡美”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釋義

“盡美”指極美、完美,強調事物在形式或表現上達到極高的美學境界。例如《論語》中孔子評價《韶》樂“盡美矣”,即認為其藝術形式已臻完美。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此句表明“盡美”與“盡善”的區别:前者側重藝術性(如樂曲韻律),後者強調思想内涵(如道德價值)。《武》樂雖形式完美,但未完全符合儒家倫理标準,故“未盡善”。

三、用法與示例

  1. 單獨使用:形容事物極緻的美感。
    • 例:孟郊《投所知》詩雲:“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
  2. 組合使用:常與“盡善”連用為成語“盡善盡美”,表示形式與内容均無缺憾。
    • 例:“南極人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力求将産品做到盡善盡美。”

四、近義與反義

五、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強調對完美的追求,如藝術創作、産品設計等領域。需注意,“盡美”可獨立表達形式上的完美,而“盡善盡美”則涵蓋更全面的評價标準。

提示:若需了解“盡善盡美”的完整釋義或更多例句,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籌八賢仇猶出入格粗放經營典領定義返易轒床浮航港口感荷環琨恢弘家臣江口見天驕餌澆瀝腳葉佳手寖多禁中語禁祝蠲苛鞫劾開敞廉簡獵夫流僈籠蔥羅牀洛澗蠻裔廟略麋畯冥思尿流屁滾扭搭全節鬈心羣舒撒腳傷熱讪議深伏生才省合神蛟時咎耍滑犆縣銅印拖玉蕪翳響慕纖密險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