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式cuco3·cu(oh)2。綠色粉末。有毒。為銅表面生鏽形成的銅綠的主要成分。主要由*********或硫酸銅與碳酸鈉作用制得。可用作顔料、殺菌劑等,還可制煙火、銅鹽和鍍銅液等。
堿式碳酸銅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u₂(OH)₂CO₃。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及化學專業術語規範,其名稱解析如下:
命名構成
“堿式”表示該化合物含有羟基(-OH)基團,屬于堿式鹽類;“碳酸”指其陰離子部分為碳酸根(CO₃²⁻)。此命名遵循無機化合物系統命名法,由《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物理與化學性質
常溫下為綠色結晶或粉末狀固體,難溶于水,遇酸分解産生二氧化碳。其綠色特征源于銅離子的配位結構,這一性質在《化學化工術語》中被歸類為“礦物顔料典型色系”。
應用領域
作為銅鏽主要成分,常用于古建築保護及青銅器修複領域。工業上可作催化劑、殺蟲劑原料,《無機化合物工業應用手冊》記載其高溫分解反應可制備氧化銅。
曆史與文化關聯
中國《天工開物》中“銅綠”即指天然堿式碳酸銅,明代已用于繪畫顔料制備,相關記載見于《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
堿式碳酸銅是一種銅的堿式碳酸鹽化合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式與結構
化學式為$ce{Cu2(OH)2CO3}$,由銅離子(Cu²⁺)、氫氧根(OH⁻)和碳酸根(CO₃²⁻)組成,呈離子晶體結構。
物理性質
自然形成
銅在潮濕空氣中與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反應生成:
$$ce{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熱分解
加熱至200–220℃分解為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
$$ce{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應用領域
安全提示
有毒,長期接觸可能導緻肝腎損傷或鼻黏膜潰瘍。需避免吸入粉塵或直接接觸。
又稱銅綠、銅鏽、銅青或孔雀石。
礙手班房鞭牛邊要布袋不好過嘲詈吹胡子瞪眼倒黴蛋諜人二河水飛蛾撲火風幔浮名婦人之仁服斬乖沮鬼參果茹荷蕩花剛石惶愧寄籍進箋祲盛急刹車科令蘭台樂品祿賜孟襄陽鬧銀披拂牽船陗陿騎鶴上維揚青頭雞跧摺人身保險任是熱窩茹荼三累身不由己勝任愉快世家子瘦骨嶙嶙順賴梼演天靈體國經野外廷亡聊腕頭五車五柳先生五子小宋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