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書的意思、尺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書的解釋

(1).指書籍。古代簡牍的長度有一定規定,官書等長二尺四寸,書非經律者,短于官書,稱為短書。 漢 王充 《論衡·書解》:“ 秦 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文選·應璩<百一詩>》:“文章不經國,筐篋無尺書。” 李善 注引 劉向 《新序》:“府庫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簡書。”

(2).指書信。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越王 悅兮忘罪除, 吳王 歡兮飛尺書。” 唐 劉滄 《留别崔澣秀才昆仲》詩:“對酒不能傷此别,尺書憑雁往來通。” 清 顧炎武 《寄李生雲霑時寓曲周僧舍課子衍生》詩:“歲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書歸。” ********* 《将之日本别海棠》詩之二:“半偈偶題 蘇玉局 ,尺書煩寄 謝公墩 。”

(3).指诏書。《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僧令法師墓志銘>》:“見重 高帝 ,尺書屢發。” 宋 陳善 《扪虱新話·林子山詩》:“輕薄子猶誦其出山詩雲:‘尺書中夜至,清曉即揚鞭。’” 明 宋濂 《淵穎先生傳》:“此小丑耳,何必上勤王師,使某持尺書諭之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書"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個義項:

  1. 古代書信的别稱

    指古代用竹簡或木牍書寫的信函。因簡牍長度常為一尺左右得名,如《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即指書信。《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為"書信的代稱",體現古代文書載體的形制特征。

  2. 簡冊文獻的統稱

    漢代以前特指簡冊形式的典籍,《說文解字》注"書,箸也",段玉裁釋為"載籍謂之書"。《辭源》記載"尺書"可泛指短篇文獻,如司馬遷《報任安書》"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謹再拜"即用簡牍寫作。

  3. 書法術語

    在書法領域特指小楷書體,源自《宣和書譜》"鐘繇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明代趙宧光《寒山帚談》稱"小楷宜清而腴,謂尺書者,貴在精微",《中國書法術語辭典》将其列為小楷别稱。

該詞自漢代沿用至今,詞義演變反映中國書寫載體從簡牍到紙張的發展曆程。《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唐代後隨着紙張普及,"尺書"逐漸轉為書信雅稱,如杜甫詩句"家書抵萬金"即其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尺書”一詞在古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書籍(非官方文獻)

古代簡牍的長度有嚴格規定,官方文書(如經書、律法)通常長二尺四寸,而其他書籍因短于官書,被稱為“短書”或“尺書”。例如:


二、指書信

“尺書”常作為書信的代稱,尤其在詩詞中廣泛應用:


三、指诏書(較少見)

少數文獻中“尺書”特指帝王诏書,但此用法相對罕見:


“尺書”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最常見含義為“書信”,其次是泛指非官方書籍,诏書義項則多出現于特定曆史文獻中。相關例句可參考中的造句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伯祖母不賓之士不惙部彙疇昨待時而動打如意算盤遏制逢吉丁辰分娩糞灑泔水酣豢弘器猾狯謊喳呼桓山鳥禍福相生建陽絶倫開鑿靠後昆曲潦歲老天了不相屬瀝耳靈火靈乩履貴謾憶梅幹菜米芾墨版末屬骈斬貧匮牽徬氣觸傾時青腿牙疳窮兵黩武泣下如雨鵲衣喪失殆盡食方于前帥阃書函送子娘娘鐵硯穿玩鮑王囚無關緊要五運六氣仙駕銜牌鮮摘摘揱參銷殒斜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