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并斬首。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報恩》:“蓋 玉 與 張文冕 等,俱 瑾 弟一用事羽翼,已駢斬於市久矣。”《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羣盜劫殺拒捕,歷有确據……駢斬庶當其罪。”
"骈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 發音與詞義 拼音為,讀作pián zhǎn,意為一并斬首。其中"骈"指并列、成對,"斬"指斬首,組合後表示将多人同時處決。
2. 詞源與用法 該詞屬于古代司法或軍事用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例如:
3. 現代應用 現已不作為法律術語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屬于生僻詞範疇。
需注意:由于所有相關網頁權威性均較低,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海》等權威辭書獲取更嚴謹的解釋。
《骈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連環斬”,形容連續不斷地斬殺。
《骈斬》這個詞的部首是“骨”,部首字是“骨”,讀音是“gǔ”,表示與骨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7畫。
《骈斬》這個詞出自于古代文學作品《西遊記》,形容孫悟空在與妖魔鬥争時所展現的神勇力量。
《骈斬》的繁體字為「駢斬」。
在古代,「骈斬」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駢斬」。
1. 他以骈斬的劍術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2. 他的快劍連環斬敵,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1. 骈聯:指詩文中一句後接一句,句與句之間有一定的關聯。
2. 斬首:指斬殺敵人的頭顱。
3. 鞭撻:指用鞭子打擊、責罵人。
1. 連環斬:意思與骈斬相似,表示連續不斷地斬殺。
2. 連斬:也指連續斬殺。
1. 留情:指施展仁慈,不對敵人進行緻命攻擊。
2. 寬容:指寬大處理,不對過錯進行嚴厲處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