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徬的意思、牽徬的詳細解釋
牽徬的解釋
指牽拉車駕的牲口。在前叫牽,在旁叫徬。《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 鄭玄 注:“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禦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周禮·秋官·罪隸》:“凡封國若家,牛助為牽徬。”
詞語分解
- 牽的解釋 牽 (牽) ā 拉,引領向前:牽引。牽曳。牽頭。牽線。牽蘿補屋(把蘿藤拉上屋頂來補草房,形容生活困難,亦喻将就湊合)。 關連,帶累:牽連。牽強(勉強牽連在一起)。意惹情牽。 筆畫數:; 部首:牛;
- 徬的解釋 徬 á 同“彷”。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牽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車駕中用于拉車的牲口及其分工。其中,“牽”指在前方牽引的牲口(如牛、馬),“徬”指在兩側輔助的牲口,兩者共同承擔車駕的拉動力。
二、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東漢鄭玄注釋稱:“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禦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說明其職能是配合車轅結構,形成協同牽引體系。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軍事、外交等重大場合的車輛運輸。例如《周禮·秋官·罪隸》記載,封賞諸侯時需調用“牛助為牽徬”,表明該制度與禮制密切相關。
四、讀音與結構
- 拼音:qiān páng(注:“徬”在部分方言中或讀bàng,但典籍注音為páng)
- 字形結構:“牽”為上下結構,“徬”為左右結構。
作為先秦時期的專業術語,“牽徬”反映了古代車馬制度中的協同運輸體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牽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牽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引、挽引。它由“牽”和“徬”兩個字組成,其中“牽”的部首是牛,筆畫為7;而“徬”的部首是彳,筆畫為12。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牽徬》一詞的出處來自中國古代詩詞中,常用于描述引導、帶領之意。它的繁體字為「牽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由于字形的演變和規範化的變化,一些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可以看到“牽”在古代有多種寫法,包括「牽」、「牷」、「牾」等,但現代通用的寫法為“牽”。而“徬”在古代的寫法為「漾」。
例句
1. 他牽徬着我的手,将我引向前方。
組詞
1. 牽引:指用手或力量引導、帶領。
2. 牽動:指引起關注、激動等情緒。
3. 牽制:指通過施加壓力或限制對方的行動,使其無法自由發展。
近義詞
1. 引導:指帶領、引領。
2. 引導:指帶領、引領。
反義詞
無
注意:上述内容均符合對應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