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的意思、五運六氣的詳細解釋
五運六氣的解釋
中醫學名詞。古代醫家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和陰、陽、風、雨、晦、明(《素問·至真要大論》以風、熱、濕、火、燥、寒為六氣。)六氣的流轉(即所謂“氣運”),以推斷氣候變化與疾病發生的關系。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醫家有五運六氣之術,大則候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則人之衆疾,亦隨氣運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膠於定法,故其術皆不驗。”《明史·方伎傳·周述學》:“自曆以外,圖書、皇極、律呂、山經……五運六氣、海道鍼經,莫不各有成書,凡一千餘卷。”
詞語分解
- 五運的解釋 .古代據五行生克說推算出的王朝興替的氣運。《東觀漢記·光武紀》:“自帝即位,按圖讖,推五運, 漢 為火德, 周 蒼 漢 赤,木生火,赤代 蒼 。”《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是以三正互用,五運相生,
- 六氣的解釋 .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象。指陰、陽、風、雨、晦、明。《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莊子·在宥》:“天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 成玄英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五運六氣”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五運六氣簡稱“運氣”,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影響的學說。它以天幹地支為推演工具,結合陰陽五行理論,分析氣候周期性變化與人體生理、病理的關聯,屬于中醫理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體現。
二、核心構成
-
五運
- 定義: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運行,代表不同年份或季節的氣候特征。
- 分類:
- 大運(中運):統管全年氣候,由年天幹決定,如甲己年屬土運,乙庚年屬金運。
- 主運:将一年均分為五段(每段73天),按木→火→土→金→水順序固定運行。
- 客運:根據大運推算出的動态五行變化,每年不同。
-
六氣
- 定義:指風、寒、暑(火)、濕、燥、火六種氣候要素,與三陰三陽(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對應。
- 分類:
- 主氣:固定分為六階段(每階段約60天),順序為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 客氣:根據地支推算的流動氣候,如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太陽寒水在泉。
三、理論基礎
- 幹支系統:以天幹定五運,地支定六氣,結合五行生克關系(如“司天之氣克主氣則災”)分析氣候與疾病的關聯。
- 時間劃分:一年分為六氣(每氣約60天)或五運(每運約73天),例如:
大寒至春分為初之氣(厥陰風木),小雪至大寒為終之氣(太陽寒水)。
四、應用與意義
- 疾病預測:通過氣候周期性變化預判流行病趨勢,如寒濕年份易發呼吸道疾病。
- 中醫診療:指導“因時制宜”的養生和用藥,例如燥金司天時需潤肺。
- 文化影響:融合天文、曆法、物候等多學科知識,是古代醫學氣象學的典範。
五、示例公式
五運六氣的幹支推算規則:
- 五運: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 六氣: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如需更深入的幹支推演方法或實際案例分析,可參考《黃帝内經》或權威中醫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運六氣》的意思
《五運六氣》是一個曆法術語,指的是古代中國人根據天文、地理和氣象觀察所得到的一種描繪時間和氣候變化的理論。它包括五運和六氣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運六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言”和“氣”,它們的筆畫分别是7畫和4畫。
來源
《五運六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天官書》中,是漢朝著名曆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一本曆史著作。
繁體
《五運六氣》的繁體字是「五運六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五運六氣》的古漢字寫法為「五運六氣」。
例句
1. 《五運六氣》的理論在古代中國對農業生産和天文預測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2. 《五運六氣》是古代中國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中國古人對自然環境變化的敏銳觀察和總結。
組詞
1. 運氣:指運行的氣候和氣氛。
2. 六運:指六個周期性運行的階段。
近義詞
1. 天時地利人和。
2. 周易。
反義詞
1. 無常。
2. 不循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