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istake]∶差錯
情舛錯以曼憂。——《楚辭·惜賢》
文字舛錯
(2) [unexpected things]∶意想不到的事件;出乎意料的變故
真的有什麼舛錯,大家都不好交待
(3) [uneven]∶參差錯雜
舛錯不齊
(1).錯亂,不正常。《後漢書·魯恭傳》:“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錯。”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七一:“陰陽有舛錯,日月不常融;天時有否泰,人事多盈沖。”
(2).錯雜;交錯。《文選·左思<蜀都賦>》:“賈貿墆鬻,舛錯縱橫;異物詭譎,奇於八方。” 呂向 注:“舛錯,猶交錯也。” 唐 劉禹錫 《董氏武陵集紀》:“心源為鑪,筆端為炭。鍛鍊元本,雕礱羣形。糺紛舛錯,逐意奔走。因故沿濁,協為新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曆代諸家本草》:“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
(3).差錯,不正确。 唐 司馬貞 《<史記索隱>序》:“家傳是書,不敢失墜。初欲改更舛錯,裨補疏遺;義有未通,兼重注述。”《舊唐書·姚珽傳》:“脫有文狀舛錯,事理便即差違。”《紅樓夢》第一二○回:“隻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錯,不如我再抄録一番。”
“舛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uǎn cuò(、8、10),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楚辭》等文獻,或查閱、8、10等來源。
舛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錯誤,表示行動、言論或判斷不準确、不正确。
舛錯的拆分部首為舛(chuǎn)和人(rén),其中舛部表示行走時腳步不正,人部表示人類。
舛的筆畫數為6畫,錯的筆畫數為7畫。
舛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體演變的過程中。在古代,是用畫勾來标記錯誤的。後來,這個形體逐漸演變為今天的舛字形。
舛錯的繁體字為「舛錯」。
古代漢字中的舛錯寫作「舛矢攵」,其中舛表示行走時腳步不正,矢表示箭矢,攵表示手。
1. 他在考試中舛錯了很多題目。
2. 這份報告中有一些舛錯的信息。
3. 請仔細檢查,避免舛錯。
1. 出錯
2. 錯誤
3. 正确
4. 犯錯
1. 失誤
2. 過錯
3. 異常
4. 失誤
1. 正确
2. 準确
3. 沒錯
4. 無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