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貶的意思、褒貶的詳細解釋
褒貶的解釋
(1) [praise and disparage]∶贊揚和指責,借指評論好壞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 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三國演義》
褒貶是非
(2) [speak ill of]∶說…的壞話,惡意批評(偏義複詞)
别在背地裡褒貶人
詳細解釋
評論好壞:褒貶人物ㄧ一字褒貶ㄧ不加褒貶。
詞語分解
- 褒的解釋 褒 ǎ 贊揚,誇獎,與“貶”相對:褒獎。褒揚。褒貶。褒義詞。 衣襟寬大:褒衣博帶。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陝西省勉縣東南。亦稱“有褒”。 貶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貶的解釋 貶 (貶) ǎ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貶低。貶義。褒貶(a.評論好壞;b.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褒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褒貶”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bāo biǎn
- 詞性:動詞
- 核心含義:指對人或事物進行贊揚或貶低,借以評論其好壞。
- 褒:贊揚、肯定;貶:批評、指出缺點。
- 例如:“曆史學家在褒貶曆史人物時,需結合時代背景。”
出處與典故
- 經典用例:
《三國演義》中曹操造花園後“不置褒貶,隻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體現含蓄的評判态度。
- 古籍溯源:
晉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提到“一字為褒貶”,說明古代以簡練文字隱含評價的傳統。
用法說明
- 中性語境:泛指全面評價,如“褒貶人物”“褒貶時事”。
- 偏義用法:可側重“貶義”,如“背後褒貶人”指暗中批評。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評判、臧否、批判(側重負面評價時)。
- 反義詞:不置可否、默不作聲。
例句參考
- 學術研究需客觀,避免個人情感影響對文獻的褒貶。
- 徐悲鴻的藝術成就至今仍褒貶不一,争議源于不同美學立場的解讀。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知識(如英文翻譯“appraise”),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褒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贊揚和批評。它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言”部,右邊是“”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褒貶來源于古代的文字,“褒”讀bāo,意為稱贊、贊揚,而“貶”讀biǎn,意為批評、責備。在繁體字中,褒貶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其書寫形式也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記載,褒貶在戰國時代的字形中,褒的上方有兩個小點,下方是一條橫線,而貶的下方有一個斜杠。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褒貶可以用于組詞,比如褒貶不一、褒貶相間等。它的近義詞有贊美、稱贊,反義詞有批評、責備。這些詞語都是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評價和态度。
以下是一些關于褒貶的例句:
1. 他對我的成績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2.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客觀公正地給學生的表現進行褒貶。
3. 褒貶之間,需要慎重權衡。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