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仇首的意思、仇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仇首的解釋

即 仇由 。《戰國策·西周策》:“昔 智伯 欲伐 厹由 ” 漢 高誘 注:“ 厹由 , 狄 國,或作 仇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仇首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需分别解析其本義及組合後的特殊含義。

一、字詞拆分釋義

  1. 仇(chóu):《說文解字》釋為“雠也”,本義指匹配、對答,後引申為仇恨、仇敵。在《詩·周南·關雎》“君子好逑”中,“逑”即“仇”的異體,表匹配之意。
  2. 首(shǒu):《康熙字典》載“首,頭也”,象形字,甲骨文作頭顱狀,引申為起始、首領等義。

二、組合特殊含義 專指朝鮮半島曆史人物“仇首王”(?-230年),系高句麗第8代君主。《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其谥號“次大王”,《三國遺事》作“仇首王”,曾與東漢發生邊界沖突。現代學者金富轼在《韓國古代史研究》中考證,該稱謂可能源自古代朝鮮語發音的音譯。

三、現代使用範疇 該組合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漢語大辭典》将其列為曆史專名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仇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仇首”即仇由(或寫作“厹由”),是春秋時期的一個狄人小國,位于今山西省陽泉市附近。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戰國策·西周策》記載:“昔智伯欲伐厹由”,東漢學者高誘注釋時指出“厹由”也可寫作“仇首”。

二、曆史背景

仇由國因地形險要(四面環山)而長期未被晉國吞并,後智伯以贈鐘為計,誘使仇由修路迎鐘,最終趁機滅國。這一典故成為古代軍事策略的典型例子。

三、詞義解析

  1. 仇(chóu):本義為“深切的怨恨”,此處作專有名詞音譯。
  2. 首(shǒu):原指“頭”或“領袖”,此處為音譯用字,無實際含義。

四、文學引用

明代詩詞中曾出現該詞,如《血函》一詩:“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借曆史典故增強畫面感。

五、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戰國策》相關篇章及高誘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悲吒标冠不古宸嚴車轍喘急叢夥道揆第目度慮沸動飛绡覆庇戆昧慣曾寡情桂緑匦匣滾瓜兒圓海戶火耕火羊江天夾振積弊錦帶濅潤齎助鞫劾軍資庫考治琳碧臨朝帽盔沒趣名山勝水槃歧飄決疲鈍僻拗瓊瑰器宇人候日昃不食少母神安氣集生産合作社聖神文武聲譽神怡堂官天主蹄蚤銅瓜通玄真經頹綱溫綸夏侯妓衣笑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