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頹綱的意思、頹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頹綱的解釋

衰敗的綱紀。《文選·陸雲<大将軍宴會被命作此詩>之四》:“頽綱既振,品物鹹秩。” 劉良 注:“振,整也。言頽落綱紀既整,品物皆有次序。” 唐 李白 《明堂賦》:“廓區宇以立極,綴蒼顥之頽綱。” 王琦 注:“《穀梁傳疏》:上下無序,綱紀頽壞,故曰頽綱。” 唐 楊士勳 《<穀梁傳>序》:“拯頽綱以繼三五,鼓芳風以扇遊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頹綱"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頹"本義指建築物坍塌,引申為衰敗、敗壞,如《說文解字》釋"頹"為"墜也"(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條目)。"綱"原指提網總繩,《尚書·五子之歌》載"亂其紀綱"即用此本義,後演變為法度、秩序的代稱(來源:國學大師網《尚書》注解)。二字組合後,"頹綱"特指崩壞的綱常法度,多用于描述社會秩序或道德倫理的全面崩潰。

二、文獻實證 該詞集中出現于史書政論,如《晉書·孝愍帝紀》記載"頹綱弛紐"形容西晉末年的統治危機(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晉書》)。宋代李綱《議國是》中"扶颠持危,以振頹綱"更明确其作為國家治理失效的隱喻(來源:古詩文網《李綱文集》)。

三、現代語義延展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頹綱"保留古典意蘊,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指代制度體系的系統性瓦解。如研究明代黨争的學術著作中,會用"科道頹綱"描述監察制度的失效(來源: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

網絡擴展解釋

“頹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政權衰落、社會秩序崩潰的征兆,常用來形容衰敗的綱紀或國家治理體系的崩塌。


二、字詞分解


三、詳細解釋

  1. 社會層面:形容政權失去控制力,社會規範瓦解,導緻動蕩不安。例如唐代李白《明堂賦》中“綴蒼顥之頽綱”,即通過整頓頹綱來恢複秩序。
  2. 文學引用:西晉陸雲《大将軍宴會被命作此詩》提到“頽綱既振”,指通過整饬衰敗的綱紀使萬物有序。

四、使用場景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明堂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敖客阿谀苟合備預不虞彪列璧陰伯舅裁什豺兕徹棘撐目吃拳催花鼓大鍋飯盜穴泛浩摩蒼反演飛绡糞堆婦弟負俗之譏畫純化機回泬疆郊激辯機谟進摺懼駭口熟來贶利民龍車婁公律魁謾天口廟頌篾籠磨切募人出首男風廿四史俳倡蹒局辟王潛溜且自七級芙蓉情願窮瘁器玩區極睡聲樹君私度四人搜神記械檻新炊行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