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蹙然的意思、蹙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蹙然的解釋

(1).局促不安貌。《莊子·外物》:“ 仲尼 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 唐 韓愈 《答殷侍禦書》:“辱賜書,周覽累日,竦然增敬,蹙然汗出以慙。”

(2).憂愁不悅貌。《荀子·富國》:“ 墨子 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将蹙然衣麤食惡,憂戚而非樂。” 宋 王鞏 《甲申雜記》:“禦廚進羊乳房及羔兒肉。 宣仁 蹙然動容曰:‘羊方羔而無乳,則餒也。’” 冰心 《往事(二)》:“我覺得有些人面色很無主,掩着口蹙然的坐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蹙然”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ù rán,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局促不安的樣子
    指因緊張、窘迫或急促而表現出的神态。例如《莊子·外物》中記載孔子“蹙然改容而問”,形容其因敬畏而突然變得嚴肅不安。唐代韓愈《答殷侍禦書》中也用“蹙然汗出以慙”描述羞愧不安的狀态。

  2. 憂愁不悅的樣子
    表示因憂慮、愁苦而顯露的情緒。例如《荀子·富國》提到墨子“蹙然衣麤食惡,憂戚而非樂”,形容其因憂心而簡樸不樂。明代劉元卿《賢奕編》中“蹙然踴歎”則描繪了楊文廣被困時的愁苦情态。


二、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面部表情(如皺眉、神情緊繃)表現人物内心的驚訝、疑惑或憂慮,例如:“他蹙然問道:‘此話當真?’”。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莊子》《荀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突然産生困惑、迷惑、疑惑的樣子。根據拆分,它的部首是足字旁,筆畫數為16。《蹙然》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但主要出自古代文獻《莊子·秋水》。它的繁體字寫法是「蹙然」。 在古時候,「蹙然」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相比有所不同。古代寫法一般是「蹙然」,字體形狀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聽到這個消息後,蹙然間神色變得疑惑起來。 一些與「蹙然」相關的詞彙包括:困惑、迷惑、疑惑、茫然等。 「蹙然」的反義詞則是豁然,表示突然明白或恍然大悟的樣子。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并幫助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