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啬夫的意思、鄉啬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啬夫的解釋

古代鄉官之一。主役賦等。《後漢書·任光傳》:“少忠厚,為鄉裡所愛。初為鄉嗇夫,郡縣吏。” 李賢 注引《續漢志》:“三老、遊徼,郡所署也,秩百石,掌一鄉人。其鄉小者,縣署嗇夫一人,主知人善惡,為役先後;知人貧富,為賦多少。”參見“ 嗇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啬夫是中國古代基層行政體系中的職官名稱,主要職能涵蓋賦稅、司法及戶籍管理。其制度可追溯至秦漢時期,是郡縣制下“鄉”級行政單位的重要管理者。

一、詞源與職責

“啬夫”原指農事管理者(《說文解字》釋“啬”為“收穀”),後演變為行政職務。鄉啬夫具體職責包括:

  1. 征收賦稅與徭役(《漢書·百官公卿表》載“職聽訟,收賦稅”)
  2. 調解民間糾紛(《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含啬夫斷案記錄)
  3. 編訂戶籍與土地管理(《居延漢簡》載“戶籍藏鄉啬夫處”)

二、曆史演變

秦漢時期為實權官職,隋唐後逐漸虛化,宋代被“裡正”取代。其職能變化反映古代基層治理從“以吏治民”向“職役制”轉型(《通典·職官十五》載隋文帝廢鄉官事)。

三、社會地位

屬“鬥食”級小吏(《後漢書·百官志》注“鄉啬夫秩百石”),但直接管理數百戶民衆,在基層權力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尹灣漢墓簡牍》載東海郡鄉啬夫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鄉啬夫是中國古代基層行政官員,主要存在于秦、漢時期,其職能和地位在不同階段有所演變。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鄉啬夫是秦漢時期縣以下的鄉級官吏,主管訴訟和賦役征收。名稱源于先秦,《夏書》已有類似職責的"啬夫"記載。

二、主要職責

  1. 賦役管理

    • 掌握戶籍信息,核定貧富差異,确定賦稅額度
    • 安排徭役順序,監督役賦執行
  2. 司法職能

    • 處理鄉裡訴訟案件(秦代尤為突出)
    • 漢代新增治安輔助職責,但非專職
  3. 經濟事務

    • 參與赈災、糧食分配等民政工作(漢晉時期擴展職能)

三、曆史演變

時期 特點
秦代 小鄉設啬夫,大鄉設"有秩";由縣令任命
漢代 五千戶以上鄉置有秩,以下置啬夫;與三老、遊徼分權
魏晉 逐漸被勸農掾等官職取代

四、官職特點

五、與其他鄉官區别

提示:欲了解更詳盡的制度變遷,可查閱《從鄉啬夫到勸農掾:秦漢鄉制的曆史變遷》。

别人正在浏覽...

焙蠒參橫鬥轉潮汛琛币晨昏定省摛光池中之物牀箦除服辭恉瘅惡地臘頓鍛敦釋發富防扼販水客人逢山開路分茅賜土附會幹鼎官情紙薄邗水亨奮湖池奸非階矶金蛇考異課責枯研嫽嫽靈漢臨近聾矒路南石林蘿蔔祿養鳴桐鳴贊偶影飄風暴雨拼攏慶雲窮野丘籠曲突移薪三花馬社會福利省哉審重受目守勢淑世思鳥私錢塌岸痛割圍場析毫剖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