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黃钺的意思、假黃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黃钺的解釋

魏 晉 南北朝 當位高權重之大臣出征時,往住加以“假黃钺”的稱號,即代表皇帝親征的意思。《周書·靜帝紀》:“上柱國、 揚州 總管、 隨國公 楊堅 為假黃鉞、左大丞相。”《資治通鑒·晉武帝鹹甯五年》:“冬十一月,大舉伐 吳 ……命 賈充 為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以冠軍将軍 楊濟 副之。” 胡三省 注:“黃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專用,故曰假。”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南史一》:“ 晉 宋 之制,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假黃鉞則可專戮節将矣。”後亦省作“ 假鉞 ”。 宋 陸遊 《上殿劄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擇羣臣,使之假鉞而董二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黃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授予重臣的一種特殊稱號,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核心含義
    “假黃钺”指皇帝将象征最高軍事權威的“黃钺”暫時授予出征大臣,使其代表皇帝親征。黃钺是以黃金裝飾的斧钺,原為帝王儀仗專用,大臣使用時需加“假”(代理)字,表示權力源自皇帝授權。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該稱號盛行于魏晉南北朝,多用于位高權重的軍事統帥,如楊堅(北周靜帝時期)被任命為“假黃钺、左大丞相”。
    • 實際功能包括:①提升出征将領的權威;②賦予誅殺節将等特殊權力(如《資治通鑒》記載賈充伐吳時“假黃钺”可專斷軍事)。
  3. 權力象征與限制

    • 黃钺本身是皇權的延伸,持有者雖獲極大軍事指揮權,但仍需以皇帝名義行事。
    • 與“使持節”等稱號配合使用時,權力層級更高,例如“假黃钺”可超越常規軍事權限。
  4. 實例與文獻記載

    • 《周書·靜帝紀》記載楊堅受封此職,成為北周實際掌權者;《資治通鑒》提到晉武帝命賈充“假黃钺”伐吳,突顯其代行皇權的地位。

“假黃钺”是皇權與軍權結合的産物,既強化将領權威,又通過“假”字強調皇權不可僭越。更多曆史案例可參考《周書》《資治通鑒》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黃钺的意思

《假黃钺》這個詞指的是一種表面上看起來像黃钺(古代官員常戴的一種羅圈帽子)的物品,但實際上卻是僞造的,質量和價值都遠不如真正的黃钺。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很像,但質量或價值低劣的東西。

假黃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亻+叚):部首為人,共6個筆畫。

黃(黃+9個橫折):部首為黑,共11個筆畫。

钺(钅+月+刂):部首為金,共10個筆畫。

假黃钺的來源

《假黃钺》這個詞源自古代官員常帶的黃钺,黃钺是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權力與尊貴。後來,人們開始制造假黃钺,以低質量材料冒充真品,從而出現了“假黃钺”這個詞彙。

假黃钺的繁體字

《假黃钺》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假黃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假黃钺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古代字典。

假黃钺的例句

1. 他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個假黃钺,結果被騙了。

2. 這個商品打着名牌的旗號,但質量卻像假黃钺一樣差勁。

3. 我收藏了一把真黃钺和一把假黃钺,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差别。

相關詞語和成語

1. 紙老虎:指表面上強大可怕,實際上虛弱可欺的事物或人。

2. 假貨:指僞造、仿冒的貨物。

3. 真金不怕火煉:形容真正的東西經得起各種考驗。

反義詞

真黃钺

真品

正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