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祝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梓潼祠 中,一相酹祝,可能達否?”
“酹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èi zh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酹祝”指祭奠祝告,即在祭祀或追悼儀式中,通過灑酒祭奠并誦讀祝文的方式表達哀思或祈願。該詞由“酹”(灑酒祭祀)和“祝”(禱告、祝告)兩個動作組合而成,強調祭祀與言語告慰的結合。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司文郎》,原文為:“梓潼祠中,一相酹祝,可能達否?”。此句描述在梓潼帝君(掌管文運的神)的祠廟中,通過酹祝儀式祈求心願通達的情景。
“酹祝”多用于古代文學或傳統祭祀語境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其核心意義與祭祀、追思相關,常見于描述宗教儀式、悼念活動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場景。
“酹祝”是融合祭祀動作與言語祈願的複合詞,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參考《聊齋志異》相關篇章。
《酹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舉杯祝酒。它由兩個字組成:酹(lèi)和祝(zhù)。
拆分《酹祝》的部首是酉(酒)和示(礻)。酹的拼音是lèi,酹的筆畫數是14;祝的拼音是zhù,祝的筆畫數是9。
《酹祝》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飲酒儀式中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古代,人們在舉行祭祀、慶典或宴會等場合時,會用飲酒來表達祝福和慶賀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舉起酒杯,向着天空、神位或其他人敬酒,并稱之為酹祝。
《酹祝》的繁體字為醴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酹在酒的旁邊多加了一個口字旁,類似于讓人咽下口中的酒意味。而祝則與現代字形相似。
1. 在婚禮上,新娘新郎舉起酒杯,酹祝新婚幸福。
2. 酒會上,主人舉杯酹祝來賓們的健康與成功。
- 酒酹(指酒的香氣)。
- 祝賀(表示祝福和慶賀)。
- 祝願(表示美好的期望和祈禱)。
- 敬酒(舉起酒杯向對方表示敬意)。
- 舉杯(舉起酒杯)。
- 酬祝(返回祝酒)。
- 傾杯(将酒倒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