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弱;軟弱。《國語·周語下》“蕤賓” 三國 吳 韋昭 注:“蕤,委蕤,柔貌也。”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召還》:“金枝玉葉病委蕤,廿載 南柯 寄一枝。” 清 無名氏 《木蘭從軍》前本:“如何這樣委蕤不成材料,貪生怕死使人笑?”
“委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ěi ru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委蕤”是一個相對生僻的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古典文學或特定語境中可精準表達“缺乏力量或生氣”的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南柯記》等古籍。
《委蕤》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指物體彎曲、柔軟,像花葉的樣子。形容某物柔軟脆弱,容易折斷。
第二個意思是指表現出充分的喜悅、美麗的樣子。形容事物燦爛、絢麗,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色和花朵的綻放。
《委蕤》的部首是⺼(月部),由肉字旁構成。
《委蕤》的總筆畫數為20畫。
《委蕤》是古漢語詞彙,源自《詩經·秦風·無衣》:“無衣無以家為室,委蕤紛如也。”原意為“紛飛”、“紛揚”。
在繁體字中,《委蕤》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委蕤》在古代有多種寫法,如“維蕤”、“纁蕤”等。
1. 春風吹拂着樹林,樹上的花朵委蕤綻放。
2. 這片湖面上荷花盛開,委蕤如錦。
委蕤盈門、委蕤如花、委蕤綻放、委蕤朝露等。
絢麗、華麗、繁花、缤紛。
憔悴、枯萎、凋謝、黯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