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運的意思、文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運的解釋

(1).文學的氣運。 元 袁桷 《送馬伯庸禦史奉使河西》詩之三:“情寧闡文運,覽彼古帝都。”《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清史稿·聖祖紀一》:“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經史,以備顧問。”

(2).指科舉應試的運氣。《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梁廷棟傳》:“文運蹇塞,年逾強仕,不青其衿,而利人濟物之志未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運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


一、本義:文化學術的興衰氣運

指特定時代文化、學術發展的總體趨勢與命運,常與政治、社會變遷相關聯。

例證:

《清史稿·選舉志》載:“文運與國運相維,科舉特其顯者耳。”

(指文化興衰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科舉制度是其外在表現)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卷,第1238頁。


二、特指:科舉考試的運勢

明清時期引申為個人或地域在科舉考試中的氣運、功名前途。

例證:

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雲:“江南文運昌盛,科第連綿。”

(描述江南地區科舉人才輩出的現象)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462頁。


三、文化象征:文明傳承的脈絡

現代語境中擴展為文明傳承、文化發展的内在規律與精神脈絡。

例證:

章太炎《國故論衡》稱:“文運不絕,賴典籍存焉。”

(強調典籍對文化傳承的支柱作用)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9年,第2137頁。


結語

“文運”一詞從具體科舉指向(明清)演變為文化興衰的宏觀概念(近現代),折射出漢語詞彙隨社會演變的動态性。其核心始終圍繞文化命脈的承續與變遷,兼具曆史厚度與哲學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文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文學的氣運
    指文學、文化發展的盛衰趨勢或時代氣象,常與曆史背景、社會環境相關。例如:

    • 《儒林外史》提到“天降星君維持文運”,暗喻文人群體對文化傳承的推動。
    • 清代《聖祖紀》記載通過選拔博學鴻儒“振起文運”,強調國家政策對文化興衰的影響。
  2. 科舉應試的運氣
    古代多指個人在科舉考試中的際遇,如能否中舉或仕途順遂。例如:

    • 文獻中描述“文運蹇塞”,即科舉不順、功名難求;
    • 民間常将“文運”與掌管文運的“文曲星”相聯繫,體現對個人學業、仕途的祈福。

二、擴展與應用


參考資料

以上釋義綜合自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例證,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暴抶摽搒碧筒杯不僧不俗扯直車注川渎窗友傳集村疏大車以載鬥作堆積如山娥姜水防冬燔燧鳳羽感今惟昔箇能鈎鐮海鱗蝦蟆粘恒代遺風河帥簡版教首焦瘦饑渴金葉表文酒姥絶巘刳剒賴肉頑皮蠟臘唠嗑面嫩妙密挐攫孽牙破沒敲搗騎督清察窮漂宂濁軟腭三闆神不守舍水葓順俗淘井跳還貼截銀通義托載玩悮萬向節,萬向接頭物任五指山西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