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隱居。 唐 白居易 《酬元郎中書懷見贈》詩:“終身拟作卧雲伴,逐月須收燒藥錢。” 唐 方幹 《寄李頻及第》詩:“弟子已攀桂,先生猶卧雲。” 前蜀 韋莊 《和陸谏議将赴阙懷陽羨山居》:“道開燒藥鼎,僧寄卧雲衣。”
卧雲是漢語中具有詩意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卧"指平躺、安處,"雲"象征高潔與超然,組合後字面意為"躺卧于雲間",實際表達超脫塵世、寄情山水的隱逸志趣。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文,如白居易《昔與微之在朝日因旬休之際》中"不作卧雲計,攜手欲何之"(《全唐詩》卷452),展現士大夫階層對閑適生活的向往。
二、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為"喻指隱居"(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9卷第1253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進一步注解:"常見于山水田園詩作,既指物理層面的山居狀态,也含精神層面的出世追求"(商務印書館,2016年修訂版)。
三、文化意象 在傳統文學中,卧雲常與"漱石""聽泉"等意象并置,構成完整的隱逸生活圖景。宋代《雲笈七籤》将其納入道教修行術語,特指修道者餐霞飲露的修煉方式(《道藏》第22冊)。明清時期演變為園林建築術語,如蘇州拙政園"卧雲堂"即取"高士栖居"之意。
“卧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但核心解釋如下:
“卧雲”字面意為“躺卧在雲間”,通常被用作比喻隱居或低調潛藏的狀态。其中:
隱逸生活的象征
多用于描述遠離塵世、歸隱山林的行為,如唐代白居易詩句“終身拟作卧雲伴”,即以“卧雲”表達隱居志向。
暗藏鋒芒的隱喻
在成語用法中,比喻人才暫未顯露才能,如“卧雲之才”指有潛力但低調的人。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或古典詩詞集。
遨翔巴庫飽載邊計不嗄不苟言笑不茹柔猜阻草木愚夫黜除除宮處館淳華雌搭丢人現眼鬥牌惡垛二虢發書法政飛誣鳳麟洲腐障趕上高疏共總晦在焦腐矯捷鲛鲨晶輪金枷玉鎖跻升軍管俊力君子人空穴來風曠墜雷氏劍妙人女巫平流層破啞遷化傾時清書曲方氏荵冬詩禮之家手録說樂黍粽天除體态語通都大埠骛華顯昌小解霞鋪新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