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丈字的意思、方丈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丈字的解釋

謂一丈見方的大字。 宋 陳思 《書小史》:“釋 敬脫 善正書,能用大筆寫方丈字,天然遒勁,不加修飾,當時謂之僧傑。”《宋史·陳堯佐傳》:“﹝ 堯佐 ﹞善古隸八分,為方丈字,筆力端勁,老猶不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丈字”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書法或文字的特殊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一丈見方的大字,強調字體的尺寸極大且工整。該詞最早源于佛教語境,因寺院中“方丈”(住持居所)的空間布局而得名,後延伸為對書法藝術的評價。

二、曆史與用法

  1. 書法評價:形容字迹規整美觀、筆力遒勁。例如宋代《書小史》記載僧人釋敬脫“用大筆寫方丈字”,《宋史》也提到陳堯佐善寫方丈字,筆力“端勁不衰”。
  2. 空間描述:字面意義指一丈見方的巨型字體,多用于碑刻或匾額等大型書寫場景。

三、詞語結構

由“方丈”(形容詞,表規格)修飾“字”,形成固定搭配,強調字形與規格的統一性。

四、相關延伸

需注意與“方丈”的其他含義區分,後者可指寺院住持或一丈見方的空間(如《項脊軒志》“室僅方丈”),但“方丈字”特指書法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丈字的意思

方丈字是一個漢字,意為住持寺廟的僧人,在佛教寺廟中擔任主持、管理職務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丈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方字旁,右邊是長字旁。方字旁表示與方相關的含義,長字旁表示與長相關的含義。

方丈字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方丈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中國古代漢字的一種形态。現代常見的簡化字版本為“方丈”,繁體字版本為“方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方丈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文中方丈字的上半部分用“方”字旁的上部分,“方”字旁下部分用“兄”字旁的上部分,下半部分用“長”字旁的上下相同部分。整體形狀更加複雜,書寫起來較為繁瑣。

例句

1. 他是這座寺廟的方丈,負責管理和領導僧衆的日常事務。

2. 這位方丈的智慧和修行功夫深受寺廟内外人士的欽佩。

組詞

方丈字的相關組詞:

- 方丈室:方丈居住的房間。

- 方丈院:方丈居住的院子。

- 方丈禅:指由方丈主持的寺廟禅修活動。

- 方丈衣:方丈住持時所穿戴的特殊服飾。

近義詞和反義詞

方丈的近義詞:住持、主持、掌門。

方丈的反義詞:弟子、僧衆、信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