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滞的意思、連滞的詳細解釋
連滞的解釋
牽扯延緩。《後漢書·魯恭傳》:“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憂民息事之原,進良退殘之化,因以盛夏徵召農人,拘對考驗,連滞無已……上逆時氣,下傷農業。”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
- 滞的解釋 滞 (滯) ì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滞。滞留。滞銷。滞空。呆滞。滞産(産婦臨産後總産程超過小時者)。滞針。滞下(痢疾的古稱)。 遺落:“此有滞穗”。 暢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連滞”是一個相對少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連續受阻、停滞不前或拖延耽擱的狀态或過程。它強調的是一種持續性的阻滞或中斷。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 連續受阻,停滞不前: 指事物(如水流、交通、事情進展等)在行進或發展過程中遭遇阻礙,導緻持續性的停頓或無法順暢進行。
- 例: “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河道連滞,下遊村莊告急。” (描述水流持續受阻)
- 例: “工程因資金問題連滞數月,複工遙遙無期。” (描述工程進展持續停頓)
- 拖延耽擱: 指事情被有意或無意地推遲、延誤,未能按時完成或解決。
- 例: “此事關系重大,切莫連滞,需盡快處理。” (告誡不要拖延)
- 例: “因手續繁瑣,申請連滞多日才得以批複。” (描述申請被耽擱)
二、 構成解析
- 連: 表示連接、連續、不間斷。
- 滞: 表示停滞、不流通、積留、拖延。
- 連 + 滞: 組合起來,強調的是一種持續性的、不間斷的停滞或拖延狀态。
三、 用法與語境
- “連滞”常用于描述物理上的阻塞(如交通堵塞、水流不暢)或抽象進程的延誤(如工作延誤、事情耽擱)。
- 它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文學、公文或特定描述性語境中仍可見。
- 常與表示時間(如“多日”、“數月”)或原因(如“因…問題”)的詞語搭配使用,以說明連滞的時長或緣由。
四、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對“連滞”一詞有收錄和釋義。其線上版本或相關數據庫(如漢典網 基于權威辭書整理)可提供詳細解釋。具體釋義可參考其對“滞”字條目的相關解釋及“連滞”詞條的引用。
- 古代文獻用例:
-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坐并畫肢欹,行多馬蹄跙。聖賢清濁醉,水陸鮮肥饫。魚鲙芥醬調,水葵鹽豉絮。雖微五袴詠,幸免兆人詛。但令樂不荒,何必遊無倨。吳苑仆尋罷,越城公尚據。舊遊幾客存,新宴誰人與。莫空文舉酒,強下何曾箸。江上易優遊,城中多毀譽。分應當自盡,事勿求人恕。我既無子孫,君仍畢婚娶。久為雲雨别,終拟江湖去。範蠡有扁舟,陶潛有籃輿。兩心苦相憶,兩口遙相語。最恨七年春,春來各一處。不得同遊處,連滞在京都。” 此處“連滞”指詩人自己因故持續停留在京都,無法與友人同遊。
- 蘇轼《與朱康叔書》:“某啟。近因還使上狀,必已聞達。比日履茲馀熱,尊體何如?承即日連滞在郡, 欲歸未得,企仰之至。” 此處“連滞”指朱康叔因事持續耽擱在郡城,未能歸家。
五、 延伸說明
“連滞”所表達的“持續受阻/拖延”概念,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阻滞”、“停滞”、“遲滞”、“耽擱”、“拖延”等詞來表達。理解“連滞”有助于閱讀古籍或特定語境下的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連滞”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ián zhì,其核心含義為“牽扯延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因某種關聯或牽連導緻事情進展受阻、拖延。常用于描述因複雜因素交織而無法及時解決的情況(、)。
文獻例證
該詞在《後漢書·魯恭傳》中有具體用例:
“因以盛夏徵召農人,拘對考驗,連滞無已……上逆時氣,下傷農業。”(、、)
譯文:因在盛夏時節征召農民審訊案件,導緻農事被拖延,違背自然時令,損害農業生産。
此處“連滞”強調行政措施與農時沖突,造成農業活動的延緩。
使用場景
- 古文語境:多用于描述政策、案件處理等對民生的間接影響(如上述《後漢書》例)。
- 現代引申:可泛指因關聯因素複雜而導緻的拖延現象,如流程審批、事務協調等。
“連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分析曆史文獻或強調因果關系導緻的延誤時仍具參考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背景,可查閱《後漢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沴八列保栖逼畏村妻單簡第二國際都鄉法律文件風前燭高顯格論工事公益丱歲杭本鴻功紅觜侯服玉食弧光戶絕火崩崩九腹倦世開利除害燎煇離灑羅刹緑莊嚴瞞怨梅桃子門單戶薄明公正道南北路骈殒陴隍起羞瞿地鵲音三伏三遷塞責山額勝如石犷使旗鼓視同秦越收冬守樸肆法私科子天鼠通時達務投機倒把徒裼枉苦吳羅無轍匣劍伭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