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躬行忠誠之道。 漢 蔡邕 《胡公碑》:“夫蒸蒸至孝,德本也;體和履忠,行極也。”《漢書·趙廣漢張敞等傳贊》:“ 張敞 衎衎,履忠進言,緣飾儒雅,刑罰必行,縱赦有度,條教可觀,然被輕媠之名。”
“履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躬行忠誠之道,強調在行動中踐行忠誠的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履忠”由“履”和“忠”二字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
總結來看,“履忠”是一個兼具曆史底蘊與現代適用性的詞彙,強調通過具體行動體現忠誠,常見于對個人品德的褒揚或曆史人物的評價。
履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忠誠盡職。以下是關于履忠的詳細信息:
履字的部首是屍,筆畫數為10。
忠字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7。
履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經典文化。在古代中國,忠誠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美德,對于君主、家族或國家的奉獻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履忠體現了一個人在職責和義務面前保持忠誠和盡責的美德和行為。
履忠的繁體字為屢忠。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履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履字的第9畫的橫細節被寫成兩段,而不是現代常見的一段。
1. 他一直履忠盡職,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2. 在困難時刻,他展現了履忠的品質,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正義的一邊。
履行、履曆、忠誠、忠肝義膽。
盡忠、忠心、忠誠。
背叛、不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