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國根據國防需要,把地區劃分為一線、二線、三線。三線在後方,為支援前線的戰略基地。 鄧6*小6*平 《關于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還有在山區的三線工廠,那裡的商業工作也要改進。” 白桦 《我歌唱如期歸來的秋天》詩:“根據輕重緩急,布置了一線、二線、三線。”
(2).現多把領導幹部因年齡或健康關系離職稱為“退居三線”。《人民日報》1983.12.15:“出席這次報告會的,除了部分在京的中顧委委員外,還有其他一些退居二線三線的老幹部,共100多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線漢語 快速查詢。
“三線”這一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劃分
三線建設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為應對國際局勢(如中蘇交惡、美國威脅)啟動的戰略性工業遷移項目。根據地理位置劃分:
意義與成果
國家投資超2000億元,建設近3000個工業項目,改善了中西部工業布局,增強了國防實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現代語境下的“三線”指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三條控制線:
三線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曆史三線建設與國土規劃三線是核心解釋。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背景)和(國土政策)等來源。
《三線》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某個事物或地方具有三條線。在具體語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和使用方式。
《三線》的部首是“⺮”(簡化為“竹”),它屬于“丨”(一)型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三線”一詞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中,常常指代中國在20世紀50-70年代間,為了實施軍民融合的政策,建設國防工程而設計的一種行政管理體制。
《三線》的繁體形式是「三線」。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沒有特定的漢字寫法與“三線”相關。
1. 在這個城市的布局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線交錯,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街道網格。
2. 他的演講中引用了馬克思的三線軍事理論。
三線化、三線建設、三線城市、三線作戰
三道、三條線
一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