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一丈见方的大字。 宋 陈思 《书小史》:“释 敬脱 善正书,能用大笔写方丈字,天然遒劲,不加修饰,当时谓之僧杰。”《宋史·陈尧佐传》:“﹝ 尧佐 ﹞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
“方丈字”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形容书法或文字的特殊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一丈见方的大字,强调字体的尺寸极大且工整。该词最早源于佛教语境,因寺院中“方丈”(住持居所)的空间布局而得名,后延伸为对书法艺术的评价。
由“方丈”(形容词,表规格)修饰“字”,形成固定搭配,强调字形与规格的统一性。
需注意与“方丈”的其他含义区分,后者可指寺院住持或一丈见方的空间(如《项脊轩志》“室仅方丈”),但“方丈字”特指书法范畴。
方丈字是一个汉字,意为住持寺庙的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主持、管理职务的人。
方丈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方字旁,右边是长字旁。方字旁表示与方相关的含义,长字旁表示与长相关的含义。
方丈字总共有11画。
方丈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中国古代汉字的一种形态。现代常见的简化字版本为“方丈”,繁体字版本为“方長”。
在古代,方丈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古文中方丈字的上半部分用“方”字旁的上部分,“方”字旁下部分用“兄”字旁的上部分,下半部分用“长”字旁的上下相同部分。整体形状更加复杂,书写起来较为繁琐。
1. 他是这座寺庙的方丈,负责管理和领导僧众的日常事务。
2. 这位方丈的智慧和修行功夫深受寺庙内外人士的钦佩。
方丈字的相关组词:
- 方丈室:方丈居住的房间。
- 方丈院:方丈居住的院子。
- 方丈禅:指由方丈主持的寺庙禅修活动。
- 方丈衣:方丈住持时所穿戴的特殊服饰。
方丈的近义词:住持、主持、掌门。
方丈的反义词:弟子、僧众、信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