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服的意思、潛服的詳細解釋
潛服的解釋
衣内藏甲。《周禮·天官·阍人》:“潛服賊器,不入宮。” 鄭玄 注:“潛服,若衷甲者。” 孫诒讓 正義:“潛服,亦謂姦人隱密而襲戎服者。”一說深衣。 清 洪頤煊 《讀書叢錄·潛服》:“《閽人》:‘潛服賊器不入宮。’ 鄭 注:‘潛服,若衷甲者。’ 頤煊 案:‘潛服’,深衣之屬。”
詞語分解
- 潛的解釋 潛 á 隱在水面下活動:潛水。潛泳。潛壩。潛行(a.在水面以下行動;b.在外邊秘密行動)。 隱藏的,秘密地:潛藏。潛伏。潛遁。潛逃。潛力。潛心。潛師。潛在。潛台詞。潛移默化。 姓。 筆畫數:; 部首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專業解析
“潛服”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主要有兩層,均與“隱藏”或“秘密”相關,具體釋義及出處如下:
一、指暗中穿着或穿戴(特指非正式或隱藏身份的服飾)
- 釋義: 指在非公開場合或秘密狀态下穿着某種服飾,尤其指不符合常規身份、場合或禮儀的服裝。常帶有隱秘、不為人知的意味。
- 出處與例證:
- 此義項最經典的出處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至曹國時,曹共公聽說重耳肋骨連成一片(骈脅),趁其沐浴時偷看。原文為:“及曹,曹共公聞其骈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羁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寘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負羁言于曹伯曰:‘…今君之行為可則也,為禮也,潛服以聽命。’” 此處“潛服”指重耳在沐浴時(非正式場合)所穿的貼身衣物(或指未着正裝的狀态),曹共公偷看其“潛服”被視為極其無禮的行為。
- 《禮記·曲禮上》亦有類似語境提及非正式着裝:“袗絺绤,不入公門。” 鄭玄注:“絺绤,涼衣也。潛服也。” 意指在家穿的葛布單衣(絺绤)屬于私下、非正式的穿着(潛服),不應穿着進入正式的官府門庭。此注明确将非正式場合的便服稱為“潛服”。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二、指秘密出行或隱藏身份出行
- 釋義: 指不公開身份、行蹤隱秘地出行或行動。
- 出處與例證:
- 此義項雖不如第一義項經典,但在古籍中亦有體現。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老饕》中:“…潛服而往。” 意指隱藏身份秘密前往。
- 現代漢語中,此用法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仿古語境中,表示秘密行動或微服私訪之意。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潛服”的核心含義圍繞“隱藏”與“非正式/秘密狀态”。其首要且最經典的義項是指在私下、非正式場合或秘密狀态下穿着的服飾(尤指貼身衣物或便服),典出《左傳》曹共公觀浴事件及《禮記》鄭玄注。次要義項指秘密出行或隱藏身份的行動,多見于後世文學作品。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屬于書面語或古語詞。
網絡擴展解釋
“潛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潛服指“衣内藏甲”,即在外衣内隱藏铠甲或武器,常用于描述古代暗中攜帶兵器的行為。該詞出自《周禮·天官·阍人》的記載:“潛服賊器,不入宮。”
二、引證與注解
- 《周禮》原文
鄭玄注:“潛服,若衷甲者。”意為潛服類似貼身穿着铠甲,目的是掩藏武器,防止被察覺。
- 孫诒讓的補充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解釋:“潛服,亦謂姦人隱密而襲戎服者。”強調其隱蔽性和危險性。
三、不同觀點辨析
部分學者提出另一種解釋,認為“潛服”可能指“深衣”(古代一種連體長衣)。例如,清人洪頤煊在《讀書叢錄》中認為:“潛服,深衣之屬。”但這一說法未成為主流。
四、綜合釋義
- 核心含義:隱藏铠甲或武器于常服内,多與古代宮廷安全防範相關。
- 引申意義:可泛指隱秘攜帶危險物品或心懷不軌的行為。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原文及鄭玄、孫诒讓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巴望哔吱逋發不識廬山真面目參柴側直重重孫帶傍達吏電陳颠日丢面子斷線偶戲乏力風暴潮風馳雨驟府守高敏公粟光環國家棟梁含章豪筆姮娥菁茅警設進氣倦妝拘絆匡合簾柙遼蔓蝼螾蘿月妙巧摸不着内潤飄飄搖搖披翫堡塢乞墅秋宴穰穰勞勞容措叡作繩按沈亘神交霜戈溲溲宿債泰半同氣連枝兔子五賊象玄纖吝閑餘小遷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