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詩草 ”。
“詩艸”是“詩草”的異體寫法,其中“艸”為“草”的古字,二者表意相同。該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一、指詩歌的草稿或未定稿。古代文人常以“詩草”代指創作過程中的手稿,如清代查慎行《敬業堂詩草》即以“詩草”命名詩集。此用法體現了詩文創作從草拟到定稿的過程。
二、用作詩集的代稱。明清時期文人常将個人詩集命名為“某某詩草”,如蒲松齡《聊齋詩草》收錄其生平詩作,這種命名方式既顯謙遜又含雅趣。
三、特指特定類型的詩歌創作。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詩草”被用于分類輯錄詩人不同階段的創作成果,強調其文獻輯錄功能。
該詞源流可追溯至漢代文獻,《說文解字》釋“艸”為“百芔也”,後逐漸演變為文人雅士對詩稿的雅稱。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古籍研究及文學批評領域,具有鮮明的古典文學特征。
“詩艸”是“詩草”的異體寫法,屬于古代漢語用字現象,具體解釋如下:
“艸”是“草”的古體字(《康熙字典》),隸書演變後寫作“艹”,讀音為cǎo,本義為草本植物,後借指文字草稿。在“詩艸”一詞中,“艸”與“草”互通,體現漢字簡化前的用字習慣。
多見于唐宋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用。需注意與中藥術語“艹”(指五谷)及“某艹”(同“某”)等特殊用法區分。
按覆碧霭霭避熱筆桶簿伐才地草螽賜直大倉東流水短頭鈍樸奉公克己奉喜豐姿冶麗浮明盥獻畫肉肩帶绛氛驚慌失色鸠工看穿科校括弧老伯伯哩溜歪斜柳樓離違嫚侮摩尼碰手漂殺品補籤省情同骨肉棄瓢叟漆身旗語僧卻崎折掇神藏神龍失埶蛇行鼠步失婚獅泉河鎮獅子補霜筠四鄰通彙通講通事舍人頭三腳難踢無為之治縣異小心小眼下聘下庠屑泣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