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加禁止。《北史·李遠傳》:“ 遠 敦奬風俗,勸課農桑,肅遏奸非,兼修守禦之備。”
“肅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ù è,基本含義是嚴格約束或禁止某種行為或現象,使其無法發展或擴散。以下為詳細解析:
兩字組合後,整體強調通過嚴肅手段進行強有力的禁止或約束。
肅遏(sù è)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貶義,意思是嚴肅地壓制、抑制。拆分部首是⺮(竹子)和貝(貝殼),部首竹子表示植物名的字,《說文解字》中該部首的含義是稈杖。筆畫數6畫。
肅遏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它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已經廣泛接受。這個詞語最初并不是指政治上的遏制,而是用來形容對待敵人、武器、行動等方面的态度和方法。後來逐漸衍生出政治上的肅遏,指政府或者政權對于某種勢力或活動的嚴厲限制和鎮壓。
對于肅遏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是肅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肅遏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戰國時期,肅遏的寫法為肅峩,表示制服山巒;到了漢代則寫作肅鄂,表示征服鄂衆;到了唐代又寫作粛餌,表示莊重的态度。
以下是關于肅遏的一些例句:
肅遏的一些組詞包括:肅遏暴力、肅遏犯罪、肅遏亂局等。
肅遏的一些近義詞有:遏制、壓制、打擊、制止等。
肅遏的一些反義詞有:放任、縱容、放松、寬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