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日的意思、遞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日的解釋

依照次序一天接一天。《南史·袁粲傳》:“時 粲 與 齊高帝 、 褚彥回 、 劉彥節 遞日入直,平決萬機。”《南史·儒林傳·孔子袪》:“事竟,敕 子袪 與右衛 朱異 、左丞 賀琛 於 士林館 遞日執經。”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 太宗 乃令 洎 ( 劉洎 )與 岑文本 、 馬周 遞日往東宮與皇太子談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遞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ì rì,其核心含義為依照次序一天接一天。以下從詞義解析、文獻出處及用法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拆分:

    • 遞:本義為傳送、順次排列(如“遞補”“遞增”)。
    • 日:指太陽、白天,或時間單位“一天”。
    • 組合後,“遞日”強調按順序連續進行的每日更替,常見于描述輪值、事務安排等場景。
  2. 現代釋義:
    指事物或行為按固定次序每日接續,如輪流值班、連續任務等。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古代典籍引用:

    • 《南史·袁粲傳》記載官員“遞日入直(值)”,即輪流每日處理政務。
    • 唐代《貞觀政要》提到劉洎等人“遞日往東宮”與太子論學,體現輪流講學的制度。
  2. 典型用法: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輪值、連續事務安排,如“遞日執經”“遞日決事”。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貞觀政要》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遞日的意思

遞日(dì r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太陽逐漸升起的過程,即日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遞日的部首是辶(辵),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遞日是由“遞”和“日”兩個字組成。其中,“遞”表示行走、傳遞的意思;“日”表示太陽。合在一起,形成“遞日”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遞日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遞日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遞”和“日”的形狀。其中,“遞”字在古代寫法中的筆畫可能稍有變動。

例句

1. 天色漸漸明朗,遞日的時候到了。

2. 在海邊欣賞遞日的美景是一種享受。

組詞

1. 遞增:指逐漸增加或增長。

2. 遞減:指逐漸減少或減小。

3. 遞歸:指一個函數在其定義中又調用自身進行計算的過程。

近義詞

日出: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刻。

旭日:指初升的太陽,通常形容光明、希望。

反義詞

日落:指太陽從地平線下降的時刻,即太陽落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