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雕的意思、後雕的詳細解釋
後雕的解釋
亦作“ 後凋 ”。《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何晏 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脩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後因以“後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節。《漢書·王商等傳贊》:“ 傅喜 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南史·王鎮之傳》:“論者以為梧桐雖有栖鳳之美,而失後凋之節。”
詞語分解
-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ò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後。太後。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後。後福。後期。 指次序
- 雕的解釋 雕 ā 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雙雕。 刻竹、木、玉、石、金屬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龍(指善于撰寫文章)。雕镌。雕
網絡擴展解釋
“後雕”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詞義與出處
- 本義:原指松柏等植物在寒冬中最後凋零,出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彫通“凋”)。這裡的“後雕”即“後凋”,強調松柏在逆境中保持堅韌的特性。
- 引申義:比喻人在困境中堅守節操,晚節高尚,尤其指在濁世或逆境中不改初心、不苟且迎合的品格。
2.結構與用法
- 通假關系:古文中“彫”與“凋”通用,因此“後雕”等同于“後凋”。例如《漢書》等典籍中多用“後凋”一詞,如“傅喜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
- 文學引用:常用于贊頌人物的氣節,如《南史·王鎮之傳》以“後凋”對比梧桐栖鳳之美與松柏的堅韌。
3.現代應用
- 造句示例:如“歲寒知松柏之後雕”,用于形容曆經考驗後的品格顯現。
- 文化内涵:成為中華文化中象征堅韌、正直的經典意象,常用于書法、詩詞等創作。
4.注意事項
- 需結合語境區分“後雕”與普通凋零的含義,其核心在于“逆境中的堅守”。
- 部分古籍中可能用“凋”代“彫”,但語義一緻。
“後雕”不僅是一個描述自然現象的詞彙,更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強調人在逆境中的道德堅持與精神高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雕》的意思
《後雕》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對事情進行修補或是再次雕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雕》的部首是“隹”,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後雕”一詞來源于古代的雕刻術語。在古代制作雕刻作品時,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導緻作品不完美或出現瑕疵,為了修複這些問題,雕刻師就會進行再次雕刻或修補,這就是“後雕”。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其他領域的修補與改進。
繁體
《後雕》的繁體字為「後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非像現在這樣簡化統一。關于《後雕》的古時候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或考古資料,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他發現這件古董有些瑕疵後,決定請專業人士進行一番《後雕》。
2. 這幅畫經過藝術家的《後雕》,煥然一新。
3. 在改進産品設計時,我們需要不斷進行《後雕》,以提升用戶體驗。
組詞
學後雕、展後雕、雕飾
近義詞
修補、改良、改進
反義詞
前雕、原始、初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