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雕的意思、後雕的詳細解釋
後雕的解釋
亦作“ 後凋 ”。《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何晏 集解:“喻凡人處治世,亦能自脩整,與君子同在濁世,然後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後因以“後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節。《漢書·王商等傳贊》:“ 傅喜 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南史·王鎮之傳》:“論者以為梧桐雖有栖鳳之美,而失後凋之節。”
詞語分解
-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ò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後。太後。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後。後福。後期。 指次序
- 雕的解釋 雕 ā 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雙雕。 刻竹、木、玉、石、金屬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龍(指善于撰寫文章)。雕镌。雕
專業解析
後雕(hòu di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在嚴酷環境中最後凋零,常用來比喻堅韌不拔的品格或經得起考驗的事物。該詞典出儒家經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後雕”源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此句以松柏在寒冬中最後凋謝的自然現象,隱喻君子在逆境中堅守節操的高貴品質。在古漢語中,“雕”通“凋”,意為凋零、衰敗。“後雕”即“(比其它草木)更晚凋謝”。
二、字義分解與演變
- 後(hòu):時間或次序上的延遲,指“較晚”。
- 雕(diāo):本義為猛禽,此處假借為“凋”,表示草木衰落。漢代《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凋”字,但“雕”有“傷也”的引申義(《說文·隹部》),與“凋”的“半傷也”(《說文新附》)意義相通,故古籍常通用 。現代漢語中,“凋”成為規範用字,專指草木枯落。
三、深層哲理與象征
“後雕”超越字面描述,被賦予堅韌、耐久、守節的象征意義:
- 逆境考驗:強調唯有經曆嚴峻考驗(如“歲寒”),方能顯現真正的品性。
- 君子之德:以松柏喻人,歌頌在亂世或困境中不改其志、堅守道義的君子風範 。
- 物性比較:通過與普通草木的對比,突出松柏(或所喻之物)超凡的耐力和生命力。
四、現代用法與成語關聯
現代漢語中,“後雕”雖不單獨高頻使用,但其精神内核融入成語“松柏後凋”(亦作“歲寒松柏”),用于贊頌:
- 人在危難時刻表現出的堅定意志。
- 事物在嚴峻環境下展現的持久性與可靠性。
- 例如:“公司曆經市場寒冬,骨幹團隊如松柏後凋,最終帶領企業重生。”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收錄“後凋”詞條,釋義為“最後凋謝”,并引《論語》為書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凋”字條目下解釋“後凋”,強調其出自《論語》及比喻義。
- 《論語》原典(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最原始的語境與語義依據 。
- 漢字源流研究(如《說文解字注》《古文字通假字典》):考證“雕”“凋”通假關系及字義演變 。
“後雕”是一個承載儒家精神與自然智慧的典雅詞彙,其價值不僅在于描述自然現象,更在于對堅貞品格與生命韌性的永恒禮贊。
網絡擴展解釋
“後雕”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詞義與出處
- 本義:原指松柏等植物在寒冬中最後凋零,出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彫通“凋”)。這裡的“後雕”即“後凋”,強調松柏在逆境中保持堅韌的特性。
- 引申義:比喻人在困境中堅守節操,晚節高尚,尤其指在濁世或逆境中不改初心、不苟且迎合的品格。
2.結構與用法
- 通假關系:古文中“彫”與“凋”通用,因此“後雕”等同于“後凋”。例如《漢書》等典籍中多用“後凋”一詞,如“傅喜守節不傾,亦蒙後凋之賞”。
- 文學引用:常用于贊頌人物的氣節,如《南史·王鎮之傳》以“後凋”對比梧桐栖鳳之美與松柏的堅韌。
3.現代應用
- 造句示例:如“歲寒知松柏之後雕”,用于形容曆經考驗後的品格顯現。
- 文化内涵:成為中華文化中象征堅韌、正直的經典意象,常用于書法、詩詞等創作。
4.注意事項
- 需結合語境區分“後雕”與普通凋零的含義,其核心在于“逆境中的堅守”。
- 部分古籍中可能用“凋”代“彫”,但語義一緻。
“後雕”不僅是一個描述自然現象的詞彙,更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強調人在逆境中的道德堅持與精神高度。
别人正在浏覽...
礙眼半文半白畀付補品不知死活擦背車次打照丁字鎬洞洞灟灟斷腸跺打逢場作趣孚尹耕器鬼洞過官漢甘露鼎黑面郞回幹就濕揵子腳脖子交發晉封鲸吞虎噬寄庑居國菊老荷枯客邦科輸嬾版浪漢裂織臨履離鄉别井籠巾秘府明朝傩禳攀翫蒲服淺夫青木香親上成親奇蹄目栖翼屈郁禳災仁者三殿豕韋屍職收口鐵蒺藜骨朶推擁為非作歹文榜瘟神爺無窮大量湘波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