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鹌鹑。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臛 江 東之潛鼉,臇 漢 南之鳴鶉。” 宋 梅堯臣 《思歸賦》:“膳羞則有鵁鶄野鴈,澤鳧鳴鶉。”
(2).指南方朱鳥七宿。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翔海澤之輕鷗,巢天宿之鳴鶉。” 錢振倫 注引《埤雅》:“南方朱鳥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
“鳴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現代生物學研究曾對比微山湖野生日本鳴鹑與家鹑的骨骼結構,發現形态相似但長度存在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或天文體系,可參考《七啟》《野鵝賦》等古籍原文,或查閱古代星象文獻。
《鳴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的是雉科鳥類中的一種小型鹑鳥。這種鳥類常在早晨或黃昏的時候發出清脆悅耳的鳴叫聲,因此得名。
《鳴鹑》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鳥(鳥字的意為鳥類)和鳴(鳴字的意指鳴叫聲)。根據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将《鳴鹑》的寫法分為鳥字的五畫和鳴字的八畫。
《鳴鹑》一詞的源自于先秦時期的文獻《易經》中的《小畜卦》中的象辭“鳴鹑在草,其子和之”,意指小鹑鳥鳴叫在草地上,它的子嗣會喚應它。
《鳴鹑》的繁體字為「鳴雛」,使用繁體字的地區如台灣、香港等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鳴鹑》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鳴隽」。"鳴"是指鳴叫聲,"隽"是指鳥的意思。
1. 晨光中,田野裡的鳴鹑發出歡快的叫聲。
2. 走過林間小徑,偶爾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鳴鹑的清脆聲。
1. 鳴叫:鳴字意為發出聲音,叫字指大聲喊叫。
2. 鹑鳥:鹑字指鳥類,鳥字的意義被強調。
1. 鳴聲:指各種鳥類發出的聲音。
2. 啼鳴:指鳥類的叫聲,也可以指其他動物的叫聲。
寂靜:指沒有聲音、安靜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