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特殊;突出。2.獨到的意趣。
1.特殊;突出。《史記·孝武本紀》:“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毋絶殊者,而天子獨喜。” 清 戴名世 《與劉大山書》:“其文皆無絶殊,而波瀾意度所以然者,僕亦未能以告人也。” 古直 《惜哉行》:“探囊出物物絶殊,非椎非劍何區區。”
2.獨到的意趣。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故讀史時真如與百千萬人作對敵,一經對壘,自然獻俘授首,殊有絶緻,未易告語。”
“絶殊”的漢語詞典釋義
“絶殊”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絶”與“殊”二字組合而成,強調事物在程度或性質上的極端獨特性。其核心含義為“極其特殊、與衆不同,達到極緻或罕見的地步”。以下從字義、詞義及語用角度分述:
基本義:形容事物或現象在同類中極為罕見、卓爾不群,甚至達到無可匹敵的程度。
例:《漢書·王莽傳》:“德行絶殊,聲施四海。”
(指品德行為超乎尋常,名聲傳遍天下。)
語用特征:
如“絶殊之才”指曠世罕見的才能。
如《史記》載“絶殊離俗”,形容行為與世俗徹底割裂。
釋“絶殊”為:“獨一無二;卓異超群。”書證引《後漢書·郭泰傳》:“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故能英名逸發,絶殊于衆。”
标注其近義詞為“卓絕”“特異”,反義詞為“平庸”。
學者指出,“絶殊”在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語義仍存于“絕無僅有”“殊異”等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
詞彙 | 核心差異 | 示例 |
---|---|---|
絶殊 | 強調“極緻唯一性” | 天賦絶殊,世所罕見。 |
特殊 | 側重“不普通”,程度較輕 | 特殊情況需特殊處理。 |
獨特 | 突出“獨有性”,未必至極緻 | 設計風格獨特。 |
參考文獻來源
“絶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特殊;突出
指事物具有顯著區别于其他同類事物的特性。例如:
獨到的意趣
明代李贽在書信中提及“絶殊”用于描述獨特的審美或思想意趣,強調内在的獨創性。
該詞常見于評價文學、藝術或人物特質,如古直《惜哉行》中“物物絶殊”形容物品非同尋常。建議在古文閱讀或文學創作中參考具體上下文理解其含義。
疤瘢白蘋洲邦比寶芝霸事北闱禅鋒詫事承露囊大曬點眼疊發東彙抖手訛簡犯錯誤霏微改轅冠飾規約畫中有詩匠石講幄既齓筋簳京江酒骨鸠槃茶極遊樂極則悲涼津津明服明火執杖牧宿牛錄排廢貧窮岐黃器敬情報檢索犬馬齒驅趕認親認影為頭嬬嬬然三腳貓省合神手實象俗陋縮版天長地老通路酒玮寶烏遷汙雜相埒閑棄掀天揭地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