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泣杖的意思、泣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泣杖的解釋

相傳 漢 韓伯俞 因過受母笞打時,感到母親年老力衰,笞打無力,因而哭泣。事見 漢 劉向 《說苑·建本》。後以“泣杖”為盡孝之典型。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丁蘭 刻木, 伯瑜 泣杖。” 五代 梁嵩 《代母作倚門望子賦》:“憶昔 伯俞 之志,寧無泣杖之心。”參見“ 伯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泣杖,漢語詞彙,讀音為 qì zhàng,指孝子因感念父母年邁體衰、責罰無力而悲傷哭泣的典故,是傳統孝道文化的重要象征。

一、核心釋義

指子女因父母年老體衰、責打自己時已無力氣,從而悲泣感懷父母養育之恩的孝行。典故源于漢代韓伯愈受母杖責時的反應,凸顯孝子對父母衰老的心痛與自責。

二、典故溯源與出處

該典故最早見于漢代劉向所著《說苑·建本》:

伯瑜有過,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子未嘗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瑜得罪,笞嘗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說苑·建本》(中華書局點校本)

故事中,韓伯愈(一作伯瑜)受母親杖責時哭泣,母親詢問原因,他回答以往受杖會疼痛,如今母親年老力衰,責打已不感疼痛,因而為母親衰老而悲泣。此情節成為“泣杖”的經典出處,後為《二十四孝》等文獻轉引傳播。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孝道情感的具象化

    通過身體感知(杖責無力)觸發對父母衰老的直觀認知,體現孝子對父母健康的深切憂慮。

    來源:《中國孝文化叢書》(廣東人民出版社)

  2. 儒家倫理的實踐範例

    将“孝”從物質奉養升華至情感關懷,符合《孝經》中“居則緻其敬,養則緻其樂”的精神内核。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3. 傳統訓誡符號的轉化

    杖責本是懲戒工具,在此典故中轉化為傳遞親情的媒介,凸顯孝道文化中“責之深,愛之切”的辯證關系。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現代應用與延伸

該詞現代多用于:

文獻依據: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典故考據源自《說苑》原典及曆代注疏,文化分析參考教育部《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解讀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泣杖”是一個源自古代孝道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泣杖”字面意為“因杖責而哭泣”,特指漢代韓伯俞受母親責打時,因意識到母親年邁體衰、無力管教而悲傷落淚的故事。這一典故成為傳統孝道的典型象征,表達子女對父母衰老的痛心與體恤。


典故出處與背景

  1. 故事來源
    據漢代劉向《說苑·建本》記載:韓伯俞犯錯後被母親用木杖責打,他突然哭泣。母親驚訝詢問原因,他答道:“以往您打我時很疼,如今卻不覺疼痛,可見母親年老力衰,因此悲傷。”

  2. 引申意義
    故事強調子女對父母的細微體察與感恩,尤其是面對父母衰老時的情感反應。後世将“泣杖”與“刻木事親”(丁蘭刻木像侍母)并列為孝行典範。


文學與文化引用


“泣杖”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生動刻畫了孝道中“感念親恩”的核心,成為傳統文化中倡導子女關懷父母身心狀态的經典意象。其故事雖簡短,卻深刻傳遞了親情與生命流逝的關聯性。

别人正在浏覽...

八表白夾闆箱並命畢強蔔世槽枥唱禮車軨尺璧寸陰船步粗糠刀筆先生等輩東捱西問藩蔽風行電擊分合纥刺星劀殺豪語和歌和合四象寰宇毀瘗荊棘叢生究掩慨當以慷卡紙可憐見酷楚臉水流豔秘苑跑竹馬瓶供評戲褰裳譴責蛩蛩距虛雀鼠耗人財兩空神知詩風識者樹幹樹骸酸赭堂聯讨替鯈鯈踢斷門檻涕零如雨停屍題授顯父鄉魂小猴子虓雄諧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