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千萬人一條心。形容團結一緻。《天地會詩歌選·金台開山歌》:“萬衆一心往前殺,聲搖山嶽起龍蛇。” ********* 《沉悶的歐局與明朗的遠東》:“我們全國萬衆一心,團結對外,一點不上敵人的當。” 艾青 《國旗》詩:“萬衆一心,朝向人民革命。”
“萬衆一心”是“萬衆一心”的繁體寫法,二者含義完全相同,均指千萬人團結一緻、齊心協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衆人團結一緻,共同為一個目标努力。形容群體高度團結、意志統一的狀态。例如:“全國人民萬衆一心,克服了自然災害。”
源自《後漢書·朱擕傳》:“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東漢時期,朱擕率軍鎮壓黃巾起義時,通過觀察敵情,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他認為即使隻有萬人同心,力量也勢不可擋,更遑論十萬大軍。
類别 | 示例成語 |
---|---|
近義詞 | 衆志成城、同心同德、齊心協力 |
反義詞 | 一盤散沙、離心離德、各自為政 |
該成語常用于強調集體力量,尤其在民族危機、社會挑戰等場景中,如抗戰時期的《義勇軍進行曲》便借其凝聚民心。繁體“萬衆一心”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港台地區文本。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萬衆一心》是一句中國成語,意思是衆人心意一緻、團結一緻的意思。它強調了人們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團結一緻的力量。
成語《萬衆一心》的拆分結果如下:
《萬衆一心》源自《孟子·鄹陽》篇:“先王之道,斯為美矣,曰神。萬民一心,則天下之至治。”這句話表達了當時真正的統治者,即君主,具備了人民的真心誠意,才能在建設國家的過程中取得穩定和團結。
繁體字為「萬衆一心」。
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萬衆一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如「萬衆一心」等。
1. 在災害面前,我們應該萬衆一心,共同抵抗。
2. 團結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關鍵,隻有萬衆一心,我們才能克服困難。
組詞:萬衆齊心、衆志成城
近義詞:衆志成城、一心一德
反義詞:形形色色、各執一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