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遺址的意思、半坡遺址的詳細解釋
半坡遺址的解釋
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遺址,在 西安 東郊 半坡村 。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53-1957年進行了五次發掘。遺址略呈橢圓形,北端為氏族公共墓地,南面為居住區,其東北邊有制造陶器的窯場。窯場、墓地和居住區之間有一大壕溝。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有些陶器還刻劃着筆劃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1958年在遺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館。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網絡擴展解釋
半坡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早期的典型聚落遺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浐河東岸半坡村,距今約6000-6700年。以下是關于該遺址的詳細解釋:
1.基本概況
- 地理位置與規模: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包含居住區、墓葬區和制陶作坊區,外圍環繞大型壕溝用于防禦。
- 發現與發掘:1953年發現,1954-1957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5次大規模發掘,揭露面積1萬平方米,出土文物近萬件。
2.文化特征
- 社會形态:屬于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聚落布局以大型房屋為中心,中小型房屋環繞,呈現向心式結構。墓葬區中幼兒甕棺葬和女性厚葬現象體現了母系社會的特點。
- 生産與生活:出土石斧、石刀等農業生産工具,以及陶罐、尖底瓶等生活用具,表明農業與漁獵并重的經濟模式。彩陶以紅底黑彩為主,紋飾包括人面魚紋、幾何圖案等,具有鮮明藝術特色。
3.曆史意義
- 考古價值:首次揭示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聚落形态,為研究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結構、建築技術、喪葬制度等提供了關鍵資料。
- 文化影響:作為中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1958年建立),開創了大遺址保護與展示的先河,成為仰韶文化研究的标志性參照。
4.争議與補充
- 近年研究提出,半坡遺址内外雙重環壕和聚落等級差異可能反映早期社會分層,修正了傳統“平等母系社會”的認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來源:(漢典)、(搜狗百科)、(河南省文物局)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Sorry, I can only respond in English.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