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even notes of China's ancient scale] 中國古代七聲音階中的七個級,即宮、商、角、變徵(比角高半音)、徵、羽和變宮(比羽高半音),相當于現行簡譜中的1、2、3、4、5、6、7
指五音及二變。古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為七聲。後世樂工多用簡號,即合(近世作和)、四、乙、上、尺、工、凡。《魏書·樂志》:“聲有七聲,調有七調。”《隋書·音樂志上》:“被以八音,施以七聲,莫不和韻。”
七聲是中國古代音樂理論中的七聲音階體系,其構成及特點如下:
基本音級
七聲包含七個音級,分别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對應現代簡譜的1(Do)、2(Re)、3(Mi)、#4(升Fa)、5(Sol)、6(La)、7(Si)。其中:
調式分類
根據音階中第四、七級的變化,七聲可分為三種主要調式:
曆史發展
七聲由五音(宮、商、角、徵、羽)演變而來,通過“三分損益法”增加變宮、變徵(或清角、閏)形成完整音階。早期用于宮廷雅樂,後逐漸融入民間音樂。
記譜與符號
古代樂工常用簡號标記七聲,如“合、四、乙、上、尺、工、凡”,對應宮至變宮的七個音級。
七聲是傳統音樂的核心理論,其音階結構及調式變化體現了中國古代音樂的獨特體系。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調式的應用場景,可參考中的詳細分析。
《七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指的是音樂中的七個音階。
《七聲》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丿”,右邊的部首是“言”。
拆分後的筆畫順序依次為:一丿丨丁口。
《七聲》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音樂理論。在傳統的音樂理論中,将音樂的音階分成七個不同的音調,稱為“七聲”。這七個音階相對于古代又稱為宮、商、角、徵、羽、姑、蟬。這些音階是古代音樂演奏和作曲的基礎。
《七聲》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聲」。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七聲」這個詞的字形略有變化,書寫方式為小篆或者楷書。在小篆中,字形相對簡化,而楷書則更接近現代的字形。
1. 他熟練地演奏了《七聲》中的每一個音階。
2. 這首古曲是由七個不同的音調組成的《七聲曲》。
七音、音樂、音階、音調、樂曲、作曲、演奏
七個音階、七個音調
整體音階、整體音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