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橫暴戾。《荀子·不苟》:“剛彊猛毅,無所不信,非驕暴也。”《史記·樂毅列傳》:“諸侯害 齊湣王 之驕暴,皆争合從與 燕 伐 齊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六年》:“ 煬帝 驕暴而亡,公輩所親見也。”《大唐秦王詞話》第四十回:“我國素無侵犯之意,爾邦屢興驕暴之師。”
“驕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o bào,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驕橫暴戾,即傲慢自大且兇狠殘暴。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史記·樂毅列傳》
“諸侯害齊闵王之驕暴,皆争合從與燕伐齊。”
→ 指齊闵王因驕橫暴虐招緻諸侯聯合讨伐。
《荀子·不苟》
“剛彊猛毅,無所不信,非驕暴也。”
→ 強調剛強勇猛需有度,否則易淪為驕暴。
《資治通鑒》
唐太宗曾以“炀帝驕暴而亡”警示群臣,指隋炀帝因暴政亡國。
總結來看,“驕暴”多用于描述因傲慢與殘暴導緻負面後果的人物或行為,兼具性格與行為層面的批判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荀子》等古籍原文。
“驕暴”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人的傲慢和暴戾的性格。以下是有關“驕暴”的一些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信息:
驕:馬+喬,共18畫,馬為部首。
暴:日+巟,共15畫,日為部首。
“驕暴”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周易》中的“自驕者亡,人歸己暴者存”。繁體字為「驕暴」。
在古代,漢字“驕”過去曾有不同的寫法。比如在小篆字體中,寫作“驕”字;在金文和西周金字中,寫作“較”字。
他的驕暴性格導緻他失去了很多朋友。
組詞:驕傲、驕氣、暴戾、暴跳如雷。
近義詞:傲慢、自大、狂妄。
反義詞:謙遜、溫和、和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