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合為一體,謂關系密切。《禮記·昏義》:“婦至,壻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孔穎達 疏:“所以合體同尊卑者,欲使壻之親婦,婦亦親壻,所以體同為一,不使尊卑有殊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
(2).猶合身。 陳建功 《丹鳳眼》:“雪白的工作服很合體。”《新華文摘》1984年第4期:“第二天,換了一身更合體的紅花衣裳的姑娘堅持要送父子倆一陣。”參見“ 合身 ”。
“合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本含義
合為一體,關系密切
指事物或人緊密結合,形成統一整體。例如《禮記·昏義》中描述夫妻“合體同尊卑”,強調親密無間的關系;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合體一心”,形容君臣同心協力。
形容衣物合身
如陳建功《丹鳳眼》中“雪白的工作服很合體”,指衣服尺寸與身材匹配。
二、漢字結構中的“合體字”
漢字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合體字由兩個及以上獨體字組合而成,分為兩類:
三、引申比喻
現代語境中,“合體”也可比喻多方協作或融合,如團隊合作或科技産品功能整合,強調“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漢字學及現代用法,需注意區分具體使用場景。更多細節可參考《夢溪筆談》《說文解字》等文獻。
合體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物體、人體等由不同部分組合而成的整體。
合體的部首是口字旁,“口”是四劃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合體一詞的來源比較早,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一》:“百足之蟲,合而為蛇。”後來引申為組合成整體的意思。
合體的繁體字為「合體」。
在古代,合體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如在《說文解字》中,曾以字頭和字腿相連接的方式書寫。
1. 這個玩具是由多個小部件合體而成的。
2. 電影中,機器人合體後展現了無窮的力量。
組詞方面,合體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意義,如合體化、合體車、合體服、合體動作等。
近義詞有合一、合并、聯合。
反義詞有分離、拆散。
【别人正在浏覽】